林韋地
林韋地

家醫科醫生,季風帶文化、季風帶書店創辦人。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小學畢業前在台北生活。具有英國和新加坡的醫生執照,目前在新加坡行醫。

西方看待健康的觀念是減法,華人社會的觀念是加法

華人社會和西方對於"藥物"的觀念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是很愛吃藥的,有時到有點濫用的地步,所以以前我在英國行醫時,常需要教育病人關於藥物的副作用,提醒不要亂吃。但回到亞洲以後,發現很多華人真的很不愛吃"西藥",對其有一種不信任感,覺得"不自然"。

首先,"西藥"其實是一個華人社會自己發明的錯誤的名詞,因為藥物就是科學,現代醫學各個文明都有貢獻,不完全是西方的產物。人在絕對"自然"的情況,其實是活不久的,所以古人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但現在大多數人都可以活超過七十歲,可見中國古人的醫療條件多差,活得這麼"自然",但壽命很短。人類的壽命延長,是公共衛生條件和醫學進步的結果。

很多藥物其實都是偉大的發明。比如有一種很常見的胃藥叫做omeprazole,是一種胃酸抑制劑,可以治療胃痛和胃潰瘍,還有預防胃癌和食道癌的效果。在omeprazole被發明之前,外科醫生有時會需要切斷病人的迷走神經以減少胃酸分泌來治療胃潰瘍,omeprazole被發明之後,很少人需要做這個手術了。又比如膽固醇藥statin被發明之後,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腦中風的風險,在大規模使用statin的社會,需要做心臟繞道手術的案例相比以前就少了很多。所以西方有心臟專家都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要把statin加入自來水裡。

但在華人社會裡,要推廣這些藥物給病人長期吃,有時是困難重重。很多華人會說"先讓我試試自然的方法"如飲食控制之類,這是無可厚非,但大多數時候都不會成功,因為高膽固醇很多時候是基因造成,而胃痛是因為生活作息不規律和壓力大,在現代高壓社會很難改變。然後很多華人也會花很多的錢,去買那些"自然"但其實沒什麼效果的保健品來吃。

奇怪的是,華人這種對"自然'的迷信,只反映在食品和藥品的使用上,各地的華人大多還是住在鋼筋水泥蓋的房子裡,而不是茅草屋或木屋。各地的華人也都還是會騎機車,好像沒聽人抱怨,"哎呀這太不自然了,我們應該要騎馬啊"。

我個人覺得,這可能是因為,西方對健康的觀念是減法,身體出了什麼問題,要吃藥去修正,(所以西方醫學的教育和思考邏輯是,先念生理學知道什麼是正常,然後念病理學知道什麼是不正常,最後念藥理學去修正那個不正常)。但華人社會對健康的觀念是加法,"吃藥"就是要承認自己身體有問題不正常,很多華人有這個心理障礙跨不過去,華人喜歡"補"這個概念,我是正常的,我只是要補一下,讓我自己身體更好。

所以我們可能在溝通上要做出一些文化修正,不要把omeprazole叫做胃藥,要叫"補胃的",statin不是膽固醇藥,是"補心補腦的",這樣在華文語境聽起來好聽很多,大家也吃得比較開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