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
林韋地

家醫科醫生,季風帶文化、季風帶書店創辦人。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小學畢業前在台北生活。具有英國和新加坡的醫生執照,目前在新加坡行醫。

台灣疫情筆記 20210526 :老人死亡潮的開始?

(编辑过)
PCR量能不足的老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現在已經累計一萬兩千件在等待結果,(報導者記者的提問),這幾乎是你一天的量能,那想也知道這樣每天的最新數字怎麼會準,什麼確診數和陽性率都是扭曲的,只有死亡率是真實的,而今天又再多十一例。然後陳時中還在說“看數字沒有明顯惡化的跡象”,我覺得柯文哲的說法比較貼近真實,現在是老人死亡潮的開始。

台灣的疫情今天持續惡化和不樂觀。

先說個很一般的點,我建議指揮中心學北市府,先將最新數字和聲明發給記者,(可能一個小時前),然後收集記者的問題,再由自己人發問,這樣可以提升回答內容的素質。

因為現在這種自由開放提問方式,可以問的東西太多,有時又問得很細,陳時中一直在那邊找幕僚,幕僚也不一定知道,導致常常實問虛答,官話很多,社會觀感很差,好像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感覺,記者會又拖得很長,重點都被稀釋掉了。

今天那個幕僚還講錯,記者問不同疫苗混打的效果,居然回答“目前還不清楚,等歐美相關的研究”,拜託,歐美已經有相關的研究了,幸好張上淳及時修正第一劑AZ第二劑mRNA效果很不錯,但如果不是醫療專業的這種混亂的回答法根本聽不懂。

也建議指揮中心不用在記者會談個案,現在這種局勢談個案已經沒有意義,談統計數字和整體局面措施就好。

以下繼續照五大原則更新:

一,篩檢確診

PCR量能不足的老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現在已經累計一萬兩千件在等待結果,(報導者記者的提問),這幾乎是你一天的量能,那想也知道這樣每天的最新數字怎麼會準,什麼確診數和陽性率都是扭曲的,只有死亡率是真實的,而今天又再多十一例。

然後陳時中還在說“看數字沒有明顯惡化的跡象”,我覺得柯文哲的說法比較貼近真實,現在是老人死亡潮的開始。

二,輕症隔離

集中檢疫所滿了,現在輕症開始放在家。那這些天死亡案例開始上升後,會出現恐慌潮。如果觀察死亡案例,多數是五十歲以上,男性居多,有慢性病史,確診到死亡天數,最多才九天,有確診兩天死亡的,也不少比例死在家裡才被發現,可見這次變種病毒相比去年是來得又快又急。

那指揮中心才公佈出院準則,(確診十天或PCR CT值高於30),和北市府都還沒有協調溝通,還很混亂。然後臨床指引也沒有準備,因為發現有急速血氧下降的現象,記者問確診者一天至少應該量血氧儀幾次,指揮中心居然回答“要和專家學者研究”,都多少死亡案例了。

然後你現在的流程是快篩PCR雙陽輕症才直接住集中檢疫所,如果快篩陰性PCR陽性(台灣現在情況大概三天後才會知道),輕症就自行在家隔離,直到集中檢疫所有床位,(可能等很久),不舒服直接打救護車,(但救護車也很吃緊)。

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在沒有足夠的集中檢疫所的床位的情況下,你很難做到確實分流,那就有可能確診者是高風險如五十歲男性糖尿病,但是在家等床位的。那在他等到床位之前,其實是很危險的。快篩陰性PCR陽性理論上是傳染力比較低沒錯,但不代表他們不會有嚴重的肺炎,即使他們是輕症。那這些人在等到醫院或檢疫所的床位之前,他們不會見到醫生,(應該還沒有醫生上門看診的機制),那如果不幸發生等不到床就死亡的案例,家屬還不把你罵爆。

還有一點是,昨天說有三百多確診還沒有聯繫上,不知道找到人沒,還是人數一直在增加。

三,重症治療

指揮中心承認雙北的加護病房已滿,也開始有北病南送,和重症者只能躺在一般病房或負壓隔離病房(之前說過對治療毫無幫助)的情況,這些重症者都很高風險。

台灣的醫療制度和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公醫制不同,和美國比較像,各個醫院是各自為政的,只是用健保把它們套起來。所以在危難時刻,你還要等各醫院報給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再報給中央,其實中央非常難掌握第一時間的情況,(有通報的流程和時間差),也很難指揮各醫院(平常不是你直接管),只能給出所謂“指引“,但實際的執行可能是落差很大的。

我們都知道台灣社會的劣根性,到醫療治療量能吃緊成為稀有資源的時候,會出現有關係躺台大,沒關係在家等的亂象,醫院怕不止要防疫還要應付各有力人士的關說。

而且醫院量能不止是要應付Covid而已,疫情大爆發時也還是會有心臟病中風癌症等,當covid吃光治療量能,就會對其他疾病產生排擠效應,也會提高其他疾病的死亡率。

四,疫苗

這早上寫過了,但今天還是吵得最兇的。如之前所述,疫苗是重要但不能解決現在的問題,柯文哲說不打bnt台灣死傷慘重的說法是太誇張,一直在那邊攻擊美國也很奇怪。

打mRNA疫苗也要後勤也要醫護人力,就不說貨源問題,就算你貨源充足有無限的疫苗可以打,台灣全國一天可以打多少?之前最好的時候也才一天三萬多,算你人人報名比較有效率一天五萬劑,一個月也才打一百五十萬,算你超級有效率一天打十萬劑,一個月也才三百萬劑。所以說是的,疫苗可以保護高風險群,但最快也是兩三個月後才有明顯效果。

但那些無腦的藍營地方首長一直在那邊針對疫苗亂發言,搞得好像喪屍來襲趕快打疫苗才能活命,是會造成社會的恐慌沒錯。那當你內部大亂,中共的國台辦就來參一腳。

但柯文哲還是有一點說得沒錯,你還是要盡量在國際市場上找貨,中國疫苗之外,還是有很多選擇的。也不可能就堅持一定要國產疫苗,那不確定性太大,都不清楚效力和副作用。

基於以上,我個人對台灣中央政府強烈建議如下:

1. 說過很多次,請指揮體系上升到總統層級。這是台灣進入民主時代以來最大的國安危機,大於921大地震和96年台海危機,而且這個危機直到全民有疫苗打,也就是至少六個月,都不會解除,總統不能再退居二線。

2. 全國實施最嚴格的行動管制六個星期(兩個月更好),(可能除離島外),全國停班停課,政府決定什麼必要產業可以繼續營業,其他所有人都留在家裡。政府動用國家的財政儲備對全國企業和人民進行紓困。

(我不大喜歡“硬封城”這個說法)

3. 用盡所有可能方法盡快提升PCR量能,一天至少要可以做十萬個檢體。增加國產快篩試劑的產能和提升準確率,(偽陽率可不可以麻煩低一點,國際上沒有這麼高的)。你的目標是所有呼吸道症狀者和有接觸史者都要做快篩和PCR。

4. 放棄輕症自己在家的策略,選定大台北地區適合的展覽館或體育場做大型集中檢疫所,收治低風險的男性,反正這就和當兵差不多,台灣男生應該大多數都很樂意,都是確診者沒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可以社交和互相照應。

低風險女性收治在旅館型集中檢疫所,高風險者收治在醫院,做到確實分流。

這樣可以避免死亡在家的案例,而且確診者都會看到醫生,都有醫護監控,包括血氧的數值。

5. 選定大台北地區合適的醫院做covid重症醫院,清空所有病人轉到其他醫院,只收covid患者,徵召全台灣的加護病房/重症科,感染科,呼吸內科和一般內科的醫生和護理師支援。

Covid的治療不外1輔助治療2類固醇3抗病毒藥物4抗凝血劑,這樣做的好處是,台灣的醫生素質很高,你將全國的專業精英聚在一起,他們自己會找到出路,會自己適度修正,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治療病人,把重症的死亡率降到最低。你治療的權威性也不容易被挑戰,可以省下很多前線醫療面對奧客家屬亂象的力氣。

也省下其他醫院的量能繼續提供一般疾病需要的醫療,同時也減少了其他醫院院內感染的風險。

4和5必須由中央政府自己做自己直轄,可以以作為地方政府的支援為由來做這件事。

6. 繼續努力採購和替民眾接種疫苗,同時宣導疫苗只會解決未來的問題,不會解決現在危機,減少疫苗引起的政治分歧,不要給中共見縫插針的機會。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要是疫情沒這麼糟,不是很浪費錢嗎?我會說是很浪費錢沒錯,但寧可浪費這個錢,也不要託大讓疫情大爆炸出現死亡潮而引爆國安危機,現在需要至少先穩住台灣社會。

歐美國家可以放由疫情在社區裡慢慢燒是因為他們外無強敵,內無認同問題。英美在戰勝疫情之前都死了很多人,英國死了12萬人,美國死了60萬人,都是人口的0.18%左右,如果按同樣的比例,台灣要死超過四萬人。

雖然基於疫苗的發明,島嶼地形和炎熱氣候,台灣的死亡數預計不會真的到達這麼多,但相關的計算和價值的判斷,以及風險評估,台灣社會需要誠實面對。

如同之前疫苗這麼慢來,雖然民進黨中央政府沒有很積極取得和宣導不力是有責任沒錯,但公眾對疫苗興趣缺缺也是關鍵因素。政府不能覺得什麼事都是人民的責任,人民也不能什麼都怪政府。

到底是要佛系防疫還是防疫從嚴,台灣還是需要做一個抉擇。

圖片來源:focustaiwan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