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James
MaxJames

半導體外商的小小螺絲釘,遊走於廢青與社畜之間。熱愛閱讀,喜歡透過書本探索外在、內化自我。希望藉由書寫打開與世界交流的一扇窗。 個人部落格:https://maxjamesread.com/

《高產出的本事》:8框架+4圖解,讓你溝通、簡報、寫文不用愁!

這本《高產出的本事》就是本教你有效率地產出優質內容的好書。如果你常煩腦無法清楚向他人傳達自己的概念,或開會報告總被老闆嫌沒邏輯、沒說服力,那這本書會非常適合你;如果你是內容創作者,有經營部落格或粉專,那本書更是值得細品。

你有內容產出的需求嗎?乍聽可能覺得我又不是部落客或是YouTuber,怎麼會有。但事實上我們天天都在產出。不管是與人溝通或開會簡報都是「產出」的一種。因此高效且有品質產出,是每個人都必備的技能。

這本《高產出的本事》就是本教你有效率地產出優質內容的好書。如果你常煩腦無法清楚向他人傳達自己的概念,或開會報告總被老闆嫌沒邏輯、沒說服力,那這本書會非常適合你;如果你是內容創作者,有經營部落格或粉專,那本書更是值得細品。

作者劉奕酉為知識型自雇者。曾在高科技業擔任高階幕僚的他,練就一身梳理資訊,快速輸出各式圖表、簡報的本領。尤擅長用全息圖統整資訊,一張圖就讓知識一目瞭然地呈現,是名符其實的高產出專家。

這篇文會分三個部分介紹這本書,第一部分會說明產出的黃金公式:PROS;接著第二部分會講述8種實用表達框架;最後第三部分則會分享4種好用的圖解模組。

【一、產出的黃金公式:PROS】

作者之所以能高效產出是因為他有一套「優勢輸出」模型,簡稱PROS。這套分法論分成以下四步驟:

〔一、定位 Position〕

首先要先找到產出的定位。不管你是要寫文章、作簡報,或是製作粉專圖文,都要先釐清為何而做,才能有明確的方向去建立與目標受眾的連結。

〔二、重組 Restructure〕

有了定位,接著就是產出的重頭戲:重組。如果將將資訊一股腦列出,受眾會很難吸收。因此要根據定位,重新梳理、排列知識,建立好內容的邏輯,最後的產出才能擊中受眾痛點。

在本文的二、三部分,會介紹書中提出的各種表達框架與圖解方法,讓大家重組資訊時能有所依循。

〔三、產出 Output〕

決定資訊的排列邏輯,接這便要正式產製內容。作者提出「鑽石結構」法,將產出分成3部分:開場、內容、結尾

  1. 開場 
    開場的重點是要讓人有看下去的意願。
  2. 內容
    內容的關鍵是要流暢,有邏輯且觀點明確,讓受眾能順利吸收。
  3. 結尾
    結尾則是要讓人覺得收穫滿滿,進而分享。

〔四、場景 Scenario〕

而這樣的產出可以在各種不同情境中再利用。比如我在這邊寫的文章心得,就會再重製成短圖文,放到粉絲專頁上。一種內容,多重利用。

不管你今天是要簡報、寫文章或製作粉專圖文,都能透過這四步驟,高效地將你想表達的知識內容重製產出,端到受眾面前。

PROS輸出模型(引用自《高產出的本事》)

【二、8種表達框架】

接著我們來談談書中我最喜歡的部分:8種表達框架。這些框架幾乎涵蓋各種敘事邏輯,你只要挑選適當的模式來重新拆解組織資訊,便能打造出滿足受眾需求的內容型態。

〔1. 重點框架〕

重點框架顧名思義就是「講重點」,書中建議重點「三個」就好。不管是簡報、演講或文章,只要在開頭預告今天的內容有三個重點,受眾就能瞬間聚焦,而不會陷入茫茫內容中。

範例文章:《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得理財方法》:理財小白必懂的3大要點!

那如果超過三點,比方說四點行嗎?作者認為如果要四點才能保持知識的完整性,那沒問題。但如果超過四點,他就會推薦使用第2種框架:清單框架。

〔2. 清單框架〕

重點框架的目的在「聚焦」,將受眾鎖定在三個重點上;而清單框架則是重羅列,將知識像購物清單般讓受眾品選。

關於清單數目,作者建議不要超過十個。如果超過的話,建議再將項目分類,維持每個子分類不超過十個的原則。

範例文章寫了10篇部落格後,我學到的6件事!

〔3. 時間框架〕

時間框架也是相當好用的手法,運用時間軸流線地描述資訊。可細分成如下3種:

  1. 期間框架
    闡述趨勢變化,如「過去、現在、未來」。
  2. 階段框架
    描述策略布局,如「短期、中期、長期」。
  3. 步驟框架
    講解流程,如「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
範例文章《長銷》:煉造經典的秘密,四步驟打造歷久不衰的作品!

〔4. 空間框架〕

空間框架是以規模大小、距離遠近來劃分內容。把握先整體再局部的原則,先從大範圍角度來著手,再聚焦到特定區域上聚焦。

舉個書中的例子。如果我們想描述台灣COVID-19的確診狀況,就可以透過空間框架,先概述全球的確診情形,在聚縮到台灣的疫情數字,讓讀者有基準能參照對應。

〔5. 主題框架〕

主題框架相當適合向他人說明內容,分成3部分:

  1. 目的 說明為何(why)做。
  2. 作法 講解如何(how)做。
  3. 結果
    闡述具體怎麼(what)做。

比如作者提到他會用主題框架去拆解一本書:

  1. 目的 
    為何要看這本書?有什麼問題需要被解決?
  2. 作法 
    書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3. 結果
    具體提到那些技巧?有什麼範例?

如果你要跟別人介紹一本書的內容,相信上面三重奏就相當足夠了。

〔6. 議題框架〕

如果你想闡明主張,說服他人的話,議題框架會是個好選擇。分成4個元素:

  1. 論點
    首先開宗明義地說出你的主張或建議。
  2. 理由
    接著描述你的理由與依據。
  3. 實例
    然後附上相關的佐證實例,強化理由論點。
  4. 重申
    最後再重申主張,喚起行動。

像是TED演講就很常用這種架構,大家下次看TED時,可以試著用議題框架拆解看看。

〔7. 問題框架〕

如果你今天要針對問題提出解方,可以試試問題框架,同樣有4個部分:

  1. 情境
    首先說明問題與其背景、現況。
  2. 衝擊
    接著談這問題影響了誰,建立受眾與問題的關聯。
  3. 課題
    然後具體闡述需要解決那些課題。
  4. 對策
    最後提出具體對策,描述目標、方案與預期效益。

而這4部分的順序其實是可以調動的,根據不同狀況可以選擇不同的組合。書中的解說很精彩,這邊就留給大家自行閱讀囉。

〔8. 課題框架〕

如果要展現任務、專案成果的話,課題框架絕對會是首選。對的,又是4部曲:

  1. 背景 
    首先說明任務緣由,讓對方知道任務的背景。
  2. 任務
    接者描述自己在任務的目標,與扮演的角色。
  3. 行動
    然後講述你達成任務的關鍵行動,建議歸納成三到四項。
  4. 成果
    最後則要說明任務完成的具體效益。

其實這就方法就是我在《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曾介紹過的STAR,想找工作的朋友不妨試著用這方式幫自己的履歷加分哦。

【三、4種圖解框架】

談完表達框架,接著介紹書中另一重點:圖解框架。大家都知道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但真要製圖卻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書中提出4種好用的圖像化方式,讓你輸出沒煩惱。

〔1. 樹狀圖〕

如果你的目標是「歸納」內容的觀點脈絡,樹狀圖就非常適合。常見的樹狀圖模式有組織圖心智圖魚骨圖

組織圖、心智圖和魚骨圖(引用自《高產出的本事》)

那要怎麼將資訊整理成樹狀圖呢?可透過以下3步驟:

  1. 萃取資訊
    先將內容歸納成各類重點。
  2. 歸納分類
    再將各種重點分類
  3. 建立結構
    最後再將其整理成有脈絡的樹狀圖

像是我每本書讀完也都會先製作心智圖,幫助梳理內容。放個《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心智圖供大家參考。

〔2. 流程圖〕

如果是要「梳理」內容的運作機制,流程圖就可派上用場。那要怎麼繪製流程圖呢?同樣用3步驟:

  1. 排列物件
    將物件以關鍵字形式呈現,排列出約略的位置。
  2. 引導視線
    借用箭頭符號,創造動線指引受眾
  3. 強調層次
    最後則可利用幾何圖案、大小與顏色深淺,強調資訊層次。
流程圖繪製3步驟(引用自《高產出的本事》)

〔3. 矩陣圖〕

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定位」內容,交互比較的話,矩陣圖就是首選。矩陣圖有兩種形式:表格象限

表格矩陣與象限矩陣(引用自《高產出的本事》)

要畫出矩陣圖同樣可透過3步驟:

  1. 選擇矩陣圖類型
  2. 決定橫軸縱軸
  3. 填入相對應資訊

比如《情緒解鎖》就提到可利用四象限來分析各種情緒,讓讀者一目瞭然。

之前介紹過的情緒四象限(引用改繪自《情緒解鎖》)

〔4. 文氏圖〕

最後,如果你希望能強調內容的「交集」關係,就得派出文氏圖出馬。同樣用3步驟繪製:

  1. 寫下想到的概念元素
  2. 確認這些概念元素的集合關係
  3. 聚焦想要強調的交集部位
文氏圖3步驟(引用自《高產出的本事》)

【總結】

快速總結一下。首先我們介紹了PROS輸出模型,將產出模組化;接著針對模型中的S(重組)部分,提出8種表達框架和4種圖解框架,帶你有方法地拆解、重整資訊。

以上非常概略地帶過書中介紹的表達與圖解框架,強力推薦大家細讀書中的解析與範例,相信會更了解如何應用。作者在最後一章也對各種產出方式(如溝通、簡報、寫作)提出精解,大家可以針對需要的部分去閱讀。

最後想聊聊此書對我的另外一層啟發。之前常看到有人問,市面上的各種濃縮說書、精美圖卡都將書的內容彙整地極好,那是不是就沒必要自己讀了呢?過去我一直找不到太好的方式說明親自閱讀的必要。

但看到書中介紹的各種表達框架,我忽然通了!

《讀懂一本書》曾提到說書算是種再創作。我在寫心得的過程,其實也都是從書中剝取想和讀者分享的部分,再將這些內容打散、解構,再排列成能讓我我能流暢分享給讀者的方式。雖說是客觀使用書中內容,卻有大量主觀的鑿刻。

而一本書如果用不同的方式拆解,最後輸出的內容也會大不相同。每個人對知識的解讀都不同,能從書上獲的到的也大異其趣。而那些心得、圖解,充期量也只是其中一種見解罷了。

因此如果你讀了一本書,再透過拆解重組,輸出自己的心得見解,收穫將遠勝看別人的整理。所以如果你覺得我心得還不錯的話,不要遲疑,快把書本買回家吧(笑)。

我想,知識終究得靠自己耕耘,才能有紮實的收成。因此這本書不單能幫助產出,更可強化輸入,可說雙向通吃。

總之,很推薦這本書。願大家都能用這些方法,肥沃自己的知識田地,產出甜美的果實。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和哀居↓↓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