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James
MaxJames

半導體外商的小小螺絲釘,遊走於廢青與社畜之間。熱愛閱讀,喜歡透過書本探索外在、內化自我。希望藉由書寫打開與世界交流的一扇窗。 個人部落格:https://maxjamesread.com/

《大腦喜歡這樣學》:別再死拚活幹地學習了,「慢慢學」比較快!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大腦喜歡這樣學》,作者芭芭拉.歐克莉是美國奧克蘭工業系統工程學教授。乍看是個理工學霸,但她自承從小就相當痛恨數學,對數理一竅不通。那這樣的她又是怎麼蛻變成大學教授的呢?答案是:她學會了利用大腦特性來學習!

你覺得學習很痛苦嗎?對於從小受台灣填鴨教育長大的人來說,讀書考試恐怕多是負面印象居多。不管是抱著講義狂讀,奮力在課本上爬畫重點,或反覆操練習題、埋首背單字,都是讓人頭皮發麻的回憶。也讓很多人出了社會,還是將讀書、學習視為畏途。

但你會覺得學習痛苦,很可能是因為你用錯了方法。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大腦喜歡這樣學》,作者芭芭拉.歐克莉是美國奧克蘭工業系統工程學教授。乍看是個理工學霸,但她自承從小就相當痛恨數學,對數理一竅不通。那這樣的她又是怎麼蛻變成大學教授的呢?

答案是:她學會了利用大腦特性來學習

這本書會告訴你,學習其實是有方法的。死命苦讀對記憶理解沒多大幫助,活用腦袋特性才能發揮真正潛能。

以下我會分四個段落來談這本書。首先會探討大腦喜歡的學習模式,接著告訴你怎麼做記憶最有效,然後講解要如何強化知識的理解,最後會給你一些學習時,必須建立的正確心態。

【一、大腦喜歡這樣學】

首先要來講大腦喜歡怎麼學,我們的學習又是怎麼在腦袋瓜中運作的:

〔先幫它暖機〕

跟運動前要暖身一樣,你的頭腦也需要先熱熱機。在學習前,可先快速瀏覽要讀的章節。作者建議可先逛逛圖片或掃過表格、小標題和摘要,甚至先偷看卷末練習題。讓大腦進入準備狀態。

這些與《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略讀技巧,可說是相當類似。如果你是上課的話,在課堂前先快速翻過老師發的講義,也有類似的效果哦。

〔善用兩種模式:專注與發散〕

接著要來談學習的兩種模式:專注發散。神經學家發現,大腦會不時在這兩種神經網路切換。專注模式時,我們會用理性、分析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因此思緒會集中在特定神經元;而在發散模式下,我們的思緒會隨意飄遊,進而連結到較遠的神經元。

這兩種模式對學習都很重要,但我們往往只在乎專注模式,以為認真是學習唯一的途徑。書中提到許多人學習時,常會陷入所謂「愛因司貼浪效應」,指的是既定觀念會阻礙你找到解答。因此太過專注、鑽牛角尖地學習,反而可能會效果不彰。

這讓我想到高中時,老爸曾很認真地跟我說:「我覺得你會考不好,是因為你花太多時間念書了,我高中回家都在睡覺。」我那時候覺得哩洗勒工三小…但現在看來恐他是對的,因為睡覺時,我們大腦就會進入所謂發散模式,所以睡眠對學習是真的很重要。

那要怎麼運用呢這兩種模式呢?書中建議要先專注後發散。可以先全神貫注研習某個概念一段時間,接著不管有沒有搞懂都強迫自己去休息。站起來走走、沖個澡或小睡一下都可以。

我在寫作就常用這方法。先專心寫個半到一小時後,不管文句如何糊塗,段落如何失序,都讓自己休息放空或去沖個澡。很多時候蓮蓬頭的水當頭拍下,剛還很糾結的文句瞬間就滑順了,害我好幾次都匆匆跑出浴室改稿…

學習的累了嗎?洗個澡放鬆一下可能會有意外收穫哦(Photo by bruce mars on Unsplash)

【二、大腦擅長如此記】

記憶背誦應該也是很多人學習的痛點。不管是英文單字還是數學公式,常常好不容易把它們塞入腦中,在考場上片尋不著…其實記憶是有方法的,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利用間隔重複法〕

間隔重複法簡單說,就是隔一段時間再去回顧自己之前的學習

不管是你學會的數學習題、物理觀念又或是英文文法。當你搞懂後,可以隔一段時間再回頭考考自己,看是否還記得。但別拖太久,書中建議,最好當天就要重溫學過的新內容。可以根據熟悉度決定下次複習的時間,越熟悉可間隔越久。

特別注意要用回想的方式,去「提取」而不是「反覆閱讀」你學過的內容。重讀已被證實是效果很差的學習方式,且會讓你產生能力錯覺,誤以為有搞懂。因此一定用「測驗」自己方式來強化學習。

順帶一提,大家可以利用《跟各國人都可以聊得來》中提到Anki工具,來幫自己規劃間隔學習哦。

測驗是比重讀更好的學習方式(Photo by Nguyen Dang Hoang Nhu on Unsplash)

〔創造視覺圖像〕

相較於機械性地死背資料,我們的大腦其實更擅長用空間與視覺來記憶。這是因為圖像會連結右腦的視覺中心,將無趣繁瑣的知識觀念,封裝成整體的訊息。所以若想增強記憶,就試著將你學習的知識,在腦中描繪一幅難忘的圖像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會在文章的段落結尾,盡量放一張跟上述觀念相關的圖。其實這就是為了幫助大家在閱讀時,能運用視覺來增進記憶與理解。

試著用大腦創造出難忘的視覺圖像吧(Photo by Perchek Industrie on Unsplash)

【三、大腦需要這樣懂】

學習不是只有記憶還需要理解。這個段落,我會提供一些書中的方法,來幫助你優化理解能力。

〔給所學內容生命〕

書中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技巧:在腦中為抽象的概念賦予生命。像愛因斯坦就曾想像自己是一粒光速前進的光子;遺傳學家芭芭拉.麥克林托克也會在研究時,把染色體當成好朋友。

作者說這種運用心靈之眼,把所學元素當成有生物的想法看似很蠢,但確實有效。大家下次看到討人厭的觀念或公式,不妨試試囉。

〔解釋給別人聽〕

你可能會以為要先透徹了解一件事,才能說明它。但其實很多時候,當我們向他人說明一個觀念時,才能產生真正的理解。這樣藉由解說獲得理解的方式,就是所謂「費曼學習法」。

《讀懂一本書》中也曾提到,想透徹弄懂一本書,最好的方法就去講解它。像我很多時候也是在寫心得途中,發現自己的理解又更深入一層。因此分享心得對我來說不單是利人,更是利己。

所以如果你學習了一個新概念,可以試著想像要將它解釋給你的朋友聽,或許會發現你對這觀念的看法又更立體了哦!

〔善用移轉〕

所謂移轉指得是將你在某個脈絡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另一個脈絡中。作者提到,數學家學習時,不會先考慮可以用在哪,而是先去捕捉其概念。當觀念被萃取出來後,這樣的抽象知識這便可能應用在各領域。

如果你有讀過我之前的文章,可能會覺得有些熟悉。沒錯,這就是《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提過個抽象化技巧。藉由將精粹出抽象觀念,再將其應用其他面向。當你能做到移轉,就意味著你對知識有更精純的理解。

嘗試將所學解釋給身邊的朋友聽看看吧(Photo by Gradikaa Aggi on Unsplash)

【四、大腦必須健康學】

學習不單只有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我們的心態同樣會學習效果有極大影響。很多時候阻礙我們的,不是學習內容本身,而是面對學習的態度。下面就談些書中我覺得很受用的觀念。

〔擁抱困惑〕

學習時感到困惑是再正常不過。作者說,學習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設法搞清楚自己哪裡不懂。當你能說出問題處在哪,其實就已經理解一半。還記得前面說的發散思維嗎?當你被一個概念困住時,不妨先接受迷惑的自己。放鬆一下,讓子彈飛一兒兒,反而可能與答案不期而遇哦。

〔不用急於追趕前面的人〕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會對困惑感到恐懼,是因為發現他人能輕易理解。如作者說的,很多人一遇到瓶頸,又看到那些一馬當先的同學,很快地就被挫折淹沒,最後放棄。

這點我在高中時感受特別深刻,那三年我的數理都學得很掙扎。記得高三第一次數學模擬考,我只考18分,比我那些翹課打網咖的同學都還糟糕。印象中當天去補習的路上,我幾乎頭垂到地板,遊魂似的滑進大教室。

但作者卻認為:別急著追趕跑在你前頭的人。如果你需要花更多時間學習才能理解,那就接受吧。有時慢慢學反而能讓你學得更紮實,最後甚至勝過那些腦袋轉很快的同學。

像我就發現,很多高中弄不懂的觀念,上大學一段時間突然就通了。當然這無法改變考試分數,但對「我」來說,這樣的理解依然是很有價值的,成績並不能完全代表學習成果。

成績不代表你,你比你的成績優秀。 
-奧拉多.「巴迪」.邵塞度

〔學習是為了自己〕

作者說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有時反而會把師長視為擁有答案的人,讓學生對學習產生無力感;而以自己為中心的學習,能更驅動自己去徹底理解。所以當你意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老師、家長或考試時,往往能激發學習的動能。

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是你能為自己做的大事。 
-《大腦喜歡這樣學》

〔堅持可以帶來改變〕

最後想談談老梗:堅持。書中提到某些西洋棋手的智商其實相當普通,但他們最終還是擠身大師行列。研究發現,所有西洋棋手不論平庸或優秀,最終都還是要透過大量的練習才能成為一方之霸。這也就是所謂的「刻意練習」,藉由持續的學習,產生質變。

雖然現在我還是很羨慕那些天資聰穎的人,但我也逐漸感受到,堅持能帶來一些改變。〈姆斯的閱讀空間〉某種程度來說就是我的一種實踐。

努力可以取代才華,更棒的是,努力甚至可以創造才華。 
-桑迪亞哥.拉蒙.卡哈爾
累了躺平沒關係,只要休息完再站起來往下走就好(Photo by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總結】

幫大家總結一下大腦喜歡怎樣學。首先要先幫它暖機,並交錯使用專注與發散兩種模式;接著,善用間隔回想與視覺圖像來幫助記憶;想加強理解的話,可以試著將所學講解給身邊的人聽,並練習將知識應用到不同的地方;最後要記得,隨時保持一顆願意學習的心。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這本書,我會說是「豐富」。這本書不但融合非常多大腦科學實證觀念與實踐方法,同時也加入許多老師學生們的學習經驗分享。此外每章節末都有附重點整理和幾個思考問題,讓你能淺移默化的吸收裡面巨量的內容。

雖說書中內容稍微比較針對數理學習,但我覺得這些方式不管在什麼學科、領域都是行得通的。

【後記】

老實說,學生時的我,對這種學習法教學是相當不屑的。畢竟高中實在是被那些妖魔鬼怪虐得不要不要。常花別人兩三倍的時間苦讀,分數卻只有人家的一半(無誇飾)。那時甚至覺得,書給那些聰明人念就好,我這頭腦學習根本是在浪費時間。

記得高中時,老爸老媽時不時就跟我說:「跟自己比就好,不要把自己逼得那麼緊。」但想當然,那時的我根本聽不進去。現在回想,還真是不聽老人言啊!當然平心而論,就算高中的我懂得利用這些方法,恐怕還是比不過那些天才同學,但相信學習起來會自在、愉快許多。

像我替代役時,每天用空檔讀書,讀不懂就放著。反正不用考試,而且時間很多,澆花、刷油漆或割草的時候都可以慢慢想。那段時間我的思想獲得很大的進步,的確印證的書中的說法。

現在的我漸漸比較願意相信努力的價值。或許寫作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基測、學測、指考的最低分都是國文。作文更是爛中之爛,到現在都還記得我指考長篇只拿6分(很巧,滿分是18…)。但現在我有自信,當初那些頭腦、文筆都遠勝我同學,讓他們來寫閱讀心得並不會寫得比我好(應該啦…)。

寫到著突然覺得有點雞湯,這篇文大概會被高中的我斥之以鼻吧(笑)。但有時餵人生點雞湯,才能走更遠。如果能回到過去,我會想拍拍那時的我,說聲:「沒事的,把頭抬起來吧!」

這本書我覺得不單是學生適合讀,對出社會的人也很有助益。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大家的學習有些啟發。學習是一輩子旅程,只要你願意抬起頭,路就在前方!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文章:


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幫在讚賞公民上幫我拍拍手!有任何想法意見也歡迎大家留言跟我說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