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James
MaxJames

半導體外商的小小螺絲釘,遊走於廢青與社畜之間。熱愛閱讀,喜歡透過書本探索外在、內化自我。希望藉由書寫打開與世界交流的一扇窗。 個人部落格:https://maxjamesread.com/

《動物的內心生活》:牠們在想什麼你真的懂嗎?

相信很多人都對動物很有喜愛之情,甚至很多人都有養寵物,每天回家,就是期待與自己的狗兒子或是貓主子相見。但動物的心裡在想什麼,人真的懂嗎?

今天要談的這本《動物的內心生活》,與之前寫過的《樹的秘密生命》其實是姊妹作。做為一個曾經的林務管理員,現任的森林守護者,作者對動物同樣很熟悉,似乎也只是剛好而已?

這本書同樣用多篇精彩的小故事,帶領讀者探索動物內心的奧秘。讀來依舊非常暢快,又誘人哲思。推薦兩本一起入手,一次購買,雙倍滿足!

【動物行為知多少】

動物常常展示出的各種有趣的行為,讓人不禁反思,許多方面,動物與人似乎真的很相似?

〔懂騙〕

許多動物看起來天真可愛,但你可能想不到牠們其實是詐欺慣犯。鳥類便是其中翹楚。像是白頰山雀在看到危險來臨時,便會發出警告聲,告知同類先行逃跑。但有些厚臉皮的山雀,在看到美味食物時也會發出警告聲,這樣牠就可以趁同類逃跑時,獨自大快朵頤一番!

作者養的公雞費多林則懂得利用聲音達到其他目的。平時費多林是個紳士,當牠發現好吃食物時,便會發出咕咕聲,讓同居的兩隻母雞先享用。但有時,牠腳下其實什麼都沒有,卻還是發出咕咕聲,當母雞聞聲而來,迎接的卻是費多林的積極求愛。只能說為了公雞精蟲上腦時真的非常母湯……

說到詐欺,伴侶不忠顯然也是種欺騙,鳥類對此自然也很提防。像是當公燕子回到巢穴時,如果沒看到母燕便會發出警戒叫聲,叫母燕回巢。但這其實只是假警報,目的是為了怕母燕趁牠不在時去跟別的公燕歡愉。而這現象在母燕下了蛋後通常就會消失了。

喜鵲也有類似行為。基本上喜鵲會跟伴侶建立一輩子的配偶關係,而對於侵門踏戶的同類,牠們都會激烈抵抗,因為彼此都不希望對方出軌。但相較於母鳥會一直驅逐闖入的競爭者,公鳥則投機的多。當母鳥看得到的時候,公鳥會起身趕走到訪的雌喜鵲,但當母鳥不在時,牠就會積極地開始對新來的美人獻殷勤……

喜鵲或許沒畫中那麼專情?(Photo by McGill Library on Unsplash)

〔懂偷〕

說謊已經夠過分了,但許多動物甚至還會偷竊,比方說松鼠。為了度過冬天,松鼠都有儲糧的習慣,將好吃的松果藏下土中,留待天寒地凍之時可以享用。然而,許多松鼠都會心術不正得剽竊牠鼠的存糧。

當然精明的松鼠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因應這種行為,牠們發展出了一種「空糧倉」策略。當牠們察覺自己正在被注視時,便會先從地裡刨出些土來,假裝要藏些果實,再把土填回去。只能說松鼠也懂兵不厭詐!

被偷的痛,松鴉也懂。研究人員試過用不同的土壤讓松鴉藏食物,有些是細沙,有些是礫石。由於挖掘細沙很安靜,礫石則會發出聲響,松鴉因此發展出不同的藏食物策略。如果察覺有同類躲在牠看不到但聽得到的地方時,便會將食物往細沙藏,讓潛在的賊不知道牠正在偷偷藏食物。

想偷吃我的果果,沒那麼容易!(Photo by Vincent van Zalinge on Unsplash)

〔懂玩〕

人類是唯一可以做些無意義、無助於演化、傳宗接代的事依然感受到快樂的動物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事實上很多動物也很能在生活中娛樂自己。作者就提到一隻會滑雪的烏鴉(影片如下),顯然這樣滑行沒有甚麼太實質的意義,甚至是在浪費體力,硬要解釋只能是為了好玩?

https://www.spiegel.de/video/rodelvogel-kraehe-auf-schlittenfahrt-video-1172025.html

此外,許多寵物都會和主人玩,像是狗狗似乎就很熱衷於撿球球。好吧,這或許可以解釋為寵物想與人建立關係,這樣就具有演化上的意義。但作者舉了另一個烏鴉玩弄狗的情境(影片如下),顯然戲弄狗應該對烏鴉沒啥好處吧,看來似乎玩樂細胞也內建在人類以外的動物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_sjn3ghUk

【動物有意識嗎】

從動物的種種有趣行為,不免讓人產生疑問:動物有自己的意識嗎?讓我們看看作者怎麼說。

〔懂自我〕

要測試動物是否有自我意識,最有名的方法便是「鏡子測試」。只要能在鏡子前認出眼前的影像就是自己,應該就表示牠能理解自身的存在這檔事。

實際上,相當多動物能通過這項測試,像是與我們最接近猩猩當然輕鬆闖關成功。但研究發現連喜鵲、渡鴉都能通過。順帶一提,人類要至少十八個月才能功過此項測試。對了,還有人們最愛吃的豬豬,也能輕鬆辨識出自己,顯然牠們的聰明才智也不低。

事實上,豬的確比人們想像的聰明得多。比方說書中提到,野豬是會認親的。不同野豬家族的領域其實很少重疊。反之如果兩家族間有些親屬關係,那領地可能會有百分之五十的重疊。就像我們與遠房親戚一樣,有些距離但又不是陌生人。

回到自我這主題上,有些動物甚至有自己的「名字」。像是書中提到,渡鴉有多達八十幾種叫聲,其中一種可以告知同類自己的到來,這樣的叫聲可以說是名字嗎?從其他渡鴉對叫聲的反應,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如果報聲的是好友,渡鴉會發出高亢友善的聲音,反之,如果發聲的是討厭鬼,渡鴉就會粗糙且低沉的回應牠。

豬豬值得我們更多的尊重!(Photo by Ben Mater on Unsplash)

〔懂愛〕

動物懂愛嗎?最直接的觀察就是動物的母愛。從人類的視角來說,母愛似乎是很顯而易見的。像是書中談到松鼠媽媽就相當盡責得照顧小松鼠寶寶,松鼠在媽媽在遇到危險時,會將松鼠寶寶像圍巾一樣掛在脖子上,來躲避蒼鷹或是松貂的襲擊。而這會讓松鼠媽媽幾乎要窒息,可說是拚了命顧兒。

問題來了,這樣的照顧行為可以稱之為母愛嗎?這會不會是只是演化之下,動物潛意識得繼承了母性本能,一切都是人類的自作多情呢?

書中舉另一個有趣的例子,一般來說山羊也會照顧自己的後代,但前提小羊在出生後必須讓母羊舔乾新生小羊身上的黏液,這樣的儀式鞏固麼母子的連結。如果不小心出了意外,小羊被和母羊隔開,沒有建立連結,那之後母羊就會把小羊當作陌生羊看待。

這樣是否證明動物的母愛行為只是種本能,與人類的愛不能相提並論呢?讓我們再看下一個例子。回到一開始說的松鼠,這種看起來有點奸巧的小動物,其實相當重感情。比方說,牠們會幫忙照顧母親意外離世的松鼠幼兒,用人類的術語就是「領養」。有趣的是,松鼠只會領養牠們親戚的遺孤,顯然和人一樣,愛是有程度差別的。這樣看,動物的愛好像又不那麼本能?

那跨種族的愛呢?人能對動物有感情是顯而易見的。即便貓主子一臉傲嬌,愛理不睬,貓奴們依然愛牠。當然很多時候,動物對我們也是如此。但會不會動物與我們結交也只是為了生理上的滿足而已呢?畢竟我們給牠溫暖的家,又免費供應食物?

不過討論這些或許就累了,因為就連人與人的情感似乎也沒有那麼好劃分清楚。我想,就如作者說的:愛沒有差異。不管是動物還是人,任何情誼互動都是很美好且值得珍惜的!

愛是不分物種的!(Photo by Jonas Vincent on Unsplash)

〔懂利他〕

讓我們把愛再擴大一點,談到所謂無私的行為。動物也有為了牠者,犧牲小我成就大家的行為嗎?

答案是有的。還記得前面提到過,有些厚臉皮的山雀會利用叫聲,欺騙同類有危險,趁機獨吞食物嗎?並不是所有山雀都會這樣,很多時候是真的有危險靠近,像是可怕的蒼鷹正朝這飛來。此時發出聲響提醒同類其實是很危險的行為,因為這會讓自己的位置暴露。這樣的行為,顯然是種無私的表現。

再比方說,蝙蝠彼此會分享吸來的血液。照顧運氣沒那麼好的吸血鬼,讓他們不致於挨餓。有趣的是,平常較為樂善好施的蝙蝠,在遇到困難時也更容易獲得牠蝠的照顧,果然是好蝠有好報啊!

蝙蝠彼此是很相親相愛的!(Photo by Johannes Giez on Unsplash)

【動物與人的互動干涉】

人與動物往往有很深的牽連,在人類不斷發展的過程,動物往往也都會受到影響。

〔壞的一面〕

對許多動物來說,人造世界其實處處是危機。像是以前講飛蛾撲火,但現在對飛蛾傷害更深的恐怕是路燈。這其實是飛蛾適應不良的後果,因為牠們習慣用月亮定位,但更遙遠的月亮相比,路燈顯然是更大更圓的大月亮,因此當牠們用以路燈為基準定位時,便會一次又一次的飛回燈上,最後只能活活累死。

又如,大家都知道馬路如虎口,可惜動物並不知道。像是許多昆蟲和爬蟲類,對柏油路就相當喜愛,這種不存在大自然的神奇道路,可以被太陽曬得暖暖的,最適合冷血動物拿來溫暖身體。但往往正當牠們躺在大馬路享受日光浴之時,無情的車輪就從牠們身上輾過。

農業工具往往也是動物殺手。像是牽引機,雖然帶給人類很多方便,但也造成很多小動物,像是小老鼠或是幼鹿,被無情碾碎。不過對於老鷹恐怕會很喜歡人類的發明,因為這樣牠就可以跟著牽引機走,獲得不用費心獵食的美味佳餚……

〔好的一面〕

當然人對動物影響也不總是如此悲劇。比如,城市其實提供了一些動物相當好的生活環境。這點蜂群感受應該很深,相較於大自然界,其實城市的食物來源是更充足的。因為整個夏天都有百花盛開,不用愁沒有蜜源。

而人類與動物也有很多羈絆。我們講人類馴化動物,像是狗被教育得能幫人類看家,馬匹能載人載物。能夠與人類共存合作的動物有較高的存活機率。但這點其實反過來說也是如此,能與動物相處得更好的人也同樣更容易活下來。究竟是誰馴化誰,恐怕很難說。但對彼此而言都是好的。

蛾蛾其實只是把燈當成了月亮…(Photo by Tim Goedhart on Unsplash)

【後記:動物的感受,人真的懂嗎?】

在看此書的過程中,跟著作者靈動的文筆,讀了許多動物奇特有趣的行為。也思考了「意識」,這個過去總以為只存在於人類的概念。只能說,對於其他種動物,人類的理解也還遠遠不夠。或許每種動物也都有意識,能自主思考?

一些研究指出動物也能感受到的比我們以為的多得多,就連魚這樣簡單的生物,也能感受到痛覺。動物似乎也感受到恐懼。人在恐懼時,杏仁核會產生反應。有研究發現在恐懼時,金魚的魚腦外側也有類似的反應。和人一樣,如果我們這恐懼中樞麻痺,金魚就會失去恐懼的感覺。

當然隨著時代演進,人類對動物,也越來越跳脫「畜生」,這樣低等的概念。越來越多人提倡要用較為「人道」的方式來對待動物。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人類的自作多情,但能開始學習尊重其他物種,我覺得也不壞?

我們該做的完全不是將動物擬人化,而是要好好地了解牠們。 -《動物的內心生活》

我想,每個生命或許都不相同,但也都同樣值得尊重!這並不意味著就要成為素食者什麼的,畢竟如同在《樹的秘密生命》提到的,植物恐怕也不是毫無知覺。重點是,我們對於這個生態是否有足夠的尊敬,並願意去與他者共榮共存。願大家都能更有理解彼此的意願,人與動物皆然,共勉之!

我並不相信死後的世界,但我樂於認定所有的生物都擁有靈魂。 -《動物的內心生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