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寒天一碗熱湯麵

請問這面,一碗下肚,是不是讓你卸下了身上的疲憊?

我想了想,回答:并沒有。只是解除了當下的疲累。這些天積下的寒冷倦怠,并沒有完全消解。

※ ※ ※

做美食片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問答,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說出了真實想法而已。

長路漫漫,飛雪飄灑。雖然那篝火旁,路燈下,暖色的光透出寒窗,但一個行路人,又怎麽能僅僅靠一碗熱湯麵,便消解了這過去的日日夜夜呢?正如飲酒所得到的快樂,便只在醺醺醉時,酒醒後仍是一樣的哀愁。古人所寫的多麽絶妙,抽刀斷水,舉杯消愁,不是不知道這斷和這消,都只是短暫一瞬,卻又不得不舉杯對着流水,看心底的愁。

小昭給張無忌唱歌,正是這樣。所謂:

展放愁眉,休争闲气。今日容颜,老于昨日。古往今来,尽须如此,管他贤的愚的,贫的和富的。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人生在世,不過如此。

誰又能三百六十日,日日都如意,又哪裏有什麽萬事如意。

如此想,豈不是人人委屈,這世間真有那一個快活的人嗎?

英國作者筆下的修鞋匠一家,總是快活,我們知道這是寓言,可仍然被他說服。這就像,在生活中,很少遇到善良的人,卻又明白,我們心底還是希望有善良存在的?

歷史中的皇帝殺了自己忠直的大臣,可這並不意味着他需要奸臣,恰恰相反,在他心裏也一樣需要忠臣。我們說自己沒遇到善良人,那善良人到底出沒出現過呢?

呂洞賓的神仙點化故事,總是願意有這樣的橋段。當講到了故事結尾,總讓讀者和書中主人公,都感到惋惜,為什麽我們都沒有識破神仙的僞裝呢。有一個故事更是說得腌臢。呂仙說第二天來見這個求見者,可求見者在橋上只看到了兩個小兒,一個嘴裏嚼了嚼什麽,又吐到另一個小兒嘴裏,然後那個小兒也嚼了嚼,再吐回第一個小兒嘴裏。

我看到結尾的時候,其實並不怪責那個求見者,因為這種方式,其實只代表了編故事的人,更喜歡將事情做到極端。並且認為一個求仙求道的人,要想得到真道,便要不怕任何污穢航髒,因為神仙是不在意這些的。

我能明白的道理,也表示同意,可仍然要說,編故事的人,你道理都對,但你說的故事則太過了。過猶不及。

眾生固然平等,但並不是讓我們一定要喜歡腌臢,而是讓我們看到了那些貧苦的小兒,不計較他們一時的髒污,而是願意幫助他們,和我們一樣乾淨起來。

可故事里的形象,又有什麽能讓我們去主動生起同情心,有了善的主動呢?

所以,我才要引用開頭的問答。我們不抱有超出應得的奢求,真真實實面對自己的人生,既感激那安慰了我們腸胃的一碗熱湯麵,又不會把這種溫暖,太過升華美化,才是最好的。

寒天一碗熱湯麵,不好嗎?

很好。

非常好。誰吃過,誰知道。

但一碗熱湯麵,可以抵消那三百六十五日留在心底的寒冷嗎?

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必然。

人生正在於認清必然,然後尋求偶然,平等對待他人,從而認真體認自我。

生命需要一些溫暖,無論是不是一碗熱湯麵,這正如小昭給張無忌的安慰。通觀張無忌的一生,他所遇到的人,在小昭之前,曾給他到底是些什麽呢?

可小昭仍然有所欺騙。

這不正是我們前面所討論的事情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