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講座

今天想來,我之前的人生裏,聽到的講座真是寥寥可數。最初的我,是嚮往這些講座的,并為自己沒有機會去聽,感到一種遺憾。後來則慢慢淡了,即使有了機會,也有可以浪費的金錢,也不去看了。自然也有免費的,被拉了壯丁,不得不看,不得不聽。這也是人生的一種曲折,或者如人所說的成熟。

近來又聽了幾場,仍然是被強制行事,不得不去。無論是礙於面子也好,還是人為刀俎,都要老老實實地坐在並不舒服的椅子上,忍耐上兩三個小時。

但人畢竟上了年紀,雖然算不上爺爺,可以談不上孫子。自然也就懂得了油滑,會看些聽講的風水。其實,我也不是沒有站到臺上的位置,雖然不是為了侃侃而談,也是明白,所謂站高望遠並非一句空話。其實聽眾和講師之間,都是一目瞭然的,講師明白下面的心不在焉,聽眾也明白講師該知道,可聰明的講者和聽者,都懂得按照各自使命行事。而付費的主辦方也是一樣。

這些天隨手翻閲的一本書叫《書事:近現代版本雜談》,裏面有一段話,頗有些一針見血的感覺:

讀者出於自身條件的限制,或受需求與興趣的影響,選擇閲讀與不閲讀,選擇閲讀某書與不閲讀某書,更是無從統一。無論是以行政的強令、宣傳的煽惑還是經濟的驅動,試圖讓社會公眾都去讀某一部書的努力,總是面臨失敗。派發到“人手一冊”的書籍,其歸屬也可以預料,就是廢品收購站。

其實任何免費的講座本身,都是帶有組織者的特定目的,既不需要解釋,也不需要勸說,因為這免費的背後往往都帶有權力的印痕。比如免費影視所必需的廣告,其邏輯便是一種強迫性之下的公平交易。至於是否覺得公平,則是雙方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麽越來越多人會發現,免費本身其實並不免費。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句,網絡世界其實是有真正共享的時間段的,按照某種歷史階段劃分,也可以稱之為黃金時代。不過,黃金時代總是很短暫,而且一去不返。

有人說,難道你反對版權制度嗎?推而廣之,你這也是反對專利權制度,實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確實,這已經是一種近乎公理的正確。但我想,這也不妨礙,我來懷念一下過去。

確實,懷念過去,有時候是一種壞習慣,特別是在任何一個新舊交替的時間之中。一人向隅,滿座不歡。若是沒有了一種寬容,則這原本真實的內心,便會成為滿座承歡之人的眼中釘了。

自然,不合時宜的話,不必說太多。畢竟新與舊原本就是一種人為定義,牛頓和愛因斯坦,誰又是新,誰又是舊呢?

許多年前,聲勢喧囂,一定要掃除的事物,如今卻又被恭恭敬敬請回。看似態度轉變很快,可這態度之下的那個魂,卻從沒發生變化。因為掃除下去的,只是一塊牌位,而如今請回來的,也仍然是木偶土人而已。

於是——我還是要老老實實地聽這個講座。能夠講上百場千場的,自然是聰明的講師,無論是他打扮得西裝革履,上等人模樣,還是保持樸素,看起來邋里邋遢。說起來這也有意思,看着兩個人,如此不同,卻又是相通的一種心思,其根源可能真是在他們的教育之中。無論表現有任何不同,其邏輯和思維,卻毫無二致。

所以,有些事重新回來,真地不是偶然,更不是什麽人拍腦門,還是拍屁股,當花兒長出來,就證明這片土壤有適合它生長的營養。

但有的時候,同樣是讓人驚訝的。這就像,如今的地球,總被環保主義所詬病,我們也總以為人類的破壞,已經達到無法修復的地步。可是,人類的創造,並不像我們所想象那樣,堅固永恆。事實上,如果人類消失一年,一年之後的城市,就會重新回到自然的生態之中,也許還有什麽能夠殘留下來,但滄海桑田,並不是人類所能想象的。

一些網絡小說,總是驚天動地,揮揮手可以消滅一個星球。但無論如何想象,只有有足夠的時間,即使是這樣的人,也一樣會回歸到宇宙之中。

某人在書裏推測,為什麽之前時代記録的仙人,現在卻沒有人提起,似乎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仙人,而隨着越接近我們自己的時代,現在的仙人就越少。他自然不是所謂的唯物主義者,更非是一個科學人,所以他認為,仙人雖然求長生,可他們一樣不能改變生死存亡的循環。他們可以跨越千年万年,與天地同春,可當天地毀滅之後,他們一樣不能永存。

這自然是一種冷酷到不可思議的結論。

只是,人類原本就只是在有限的時間內作文章,事實上,我們如今的很多公理定理,都是如此。若是沒了時間的限制,還會有這些所謂不可打破的律條嗎?

我們的生命長度決定了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和定義。這也是為什麽免費才是最貴的背後原因,我們的時間,遠比我們所能獲得的金錢珍貴。

只是這種時間,是無法變現的,如果我們自己不珍惜,也就猶如流水一般。你能說這些白白流去的水,不珍貴嗎?只要曾經生活在缺水的地區,不難明白,這種不可得的意義。

那麽講者和聽者的默契,又意味着什麽呢?是臺上的人得到了報酬,還是臺下的人,可以又敷衍應付過一天呢?

當選擇不能自由的時候,也就意味着雙方都在白白浪費生命。

當秦始皇、李斯們號令天下,四處立碑,到處建設他們的豐功偉績,那些卑微到連名字都沒有的六國加一國的黔首百姓,又是如何想呢?

我就想,當秦始皇在歸途中,被放到了臭鹹魚的旁邊時,那根本沒了生命的軀殻,又該怎麽想呢?當他的身體,仍然安放在一座山中,他的靈魂又去了哪裏呢?按照古人的理解,他應該依託在自己家族封國的廟宇神牌上,可二十年間,他大概只能停留在劉邦安排的守陵人身邊吧。

秦國滅亡了六國,志高意滿,可六國也覆滅了秦國,而且更徹底。項羽只是殺死了子嬰,因為他殺無可殺,胡亥、趙高一次次,殺死了秦始皇的後代。當大火在咸陽邊燒起來,不知道項羽又知不知道,他的命運也將終結在烏江邊。而在他身邊的,則是如今大火正在燒起的秦地人。那位大風起兮的漢高祖呢?就在東征西討之中,他終於哀歌一曲,將他的妻子託付給所信任的人。他信任的人值得信任,可他又怎麽能管得住後死的人呢?如此一代代下去,秦制度下的輪迴真地沒有終結過。

於是,我看着臺上正在講得慷慨激昂的人,他們又是如此得意。既得到了報酬,又可以正大光明地說出自己的心事。可惜,仍然沒有真實,無論他假裝得多麽正確,多麽坦誠,多麽家常,多麽要向你灌輸一切。但真實會教育一切人。是的,無論講者和聽者,怎樣彼此信任,最終真實仍會教育一切。只要看看歷史就知道了。

我忽然就理解了秦始皇、漢武帝兩人對于方術的迷戀,也明白了為什麽直到明朝、清朝,仍有人要死於金丹。

供人展覽,和被人懷念並不相同。我如是想,也如是寫下結尾: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 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召伯所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