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松鼠會在堅果成熟前就開始吃了

詩人蘇軾走在山間,覺得一切果然如此,風景常在,卻並不屬於任何一個人。

若是閒下來,心能寧靜,水一般自在,那這世間又何必刻意雕飾佈置,一切無往而不是自己的天地。可江山本無恆主,當心中藏滿煩惱,又有那裏不是火宅呢?

我看過一些專寫山林漫步的書,比如李娟筆下的故事,并沒有很多遊歷的氣息,但那份文字后的心境,卻是閒適的。閒,猶如鏡子,浮雲來去,過而不留,來而不拒。適,隨遇而安,一切都和我是天地中之一部分,心靈是活的,於是苦辣酸甜,都有一種甩動尾巴遨遊的勁兒。

你若是讀過李娟,不知道有沒有買過她早期的文集,當她成名后,一些文集也被又翻出來,還印過一本詩。我喜歡她的書那段時間,買過不少,但我們的喜歡真的很窄狹,因為那些早期文字,還有她的詩,和《我的阿勒泰》是不同風格的。但這纔是一個完整的人。作家和山林風景相同,我們從別人口中聽到的,無非是景色殊佳,可以緩緩行矣。其實裏面的那些人間煙火,都仍然在,只是沒有說出,或者我們原本就沒興趣罷了。

人天天吃五穀雜糧,天天要去那輪迴之所,你能看到哪個作家偏要寫出來,又有哪些讀者樂此不疲嗎?

不過,我不喜歡這個,並不代表不喜歡那個。人的好,人的壞,都是一個人。放開胸襟,便能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來或不來,去或不去,也不妨礙我們之間,都有自己的生命過程。

現在不是剛讀書那段時候了,我很少去熱情推薦某本書,並不是不喜歡,而是明白這種喜歡的獨特性。

“溫暖的一天,微風剛剛能夠吹過臨建,帶來千萬種芳香。松樹和冷杉都在茁壯生長,樹脂和香膏從每棵樹上滴落,種子很快成熟,收穫季節指日可待。松鼠們的麵包有望了。它們在各種堅果成熟之前就開始吃了,但卻從沒見過它們胃疼。”

你看,這一段文字就很對我胃口。可你知道這個秘密嗎,買回來四五年了,只是插在架上,我并沒有讀過這本書。如今重新翻看一頁,正如當時買回來后,摩挲封面,跳讀一段,書讀到最後的時刻,自然會有,只是你不知道,該在什麽時候開始。

其實,心靈是相通的,無論身在西北方的雪原,還是在澳大利亞的鄉間,當堅果成熟后,就有松鼠吃了很久,種子會成熟,但也可以聽憑有些貪吃鬼,來早早吃掉。大自然的演化,漫長而持久,從不停歇,於是就從沒放棄。不斷地打破,也不斷地平衡,每個個體都在一片茫茫多的森林中,找到一處可以吃,可以睡的樹枝,無論習慣還是不習慣,一天一天還是過去了。

比如說,相對於在教堂下,聽着聖歌的吟詠,反而會更喜歡迪士尼的歌舞。但你能說走到終點的這條小路,就一定比不上那些平坦光亮的大道嗎?相對於在香菸繚繞的殿前,買下香燭,虔誠許願,我其實更喜歡那個寫得一本正經,頗具學者氣息的傳記。在那一天,沒有什麽走幾步,更不會有上指天,下指地,甚至我也不認為當時有什麽天龍八部來護法。我更喜歡相信,有一位老人,在早上的太陽下,帶上自己的飯碗,安靜地在城中乞討,又安靜回來吃完飯,洗乾淨自己的碗,又洗淨自己的手腳,趺坐好,便是他自己的時間開始。無論是給學生們進行指點,還是默默想着自己領悟的一切,都是一個普通人能做的事情。我也明白,其實并沒有什麽東方來的白衣聖人,更沒有什麽奇特的降生,唯一留下的真實,大概只有那些痛苦。他的學生們相信的事情,寫了下來,我們如今是願意相信神跡,還是願意相信曾有一個人甘願承受那些痛苦,只為了一種理想。

沒有人能說清,因為我的心靈還在流浪,我看不清自己,便也分不清世界。

夜空上的星,我很早就聽過那個主唱的歌,比很久之後的翻唱,更早。當它因翻唱,又開始流行,然後漸漸黯淡,又被人遺忘。這是在每個短視頻平臺上反復發生的事情,可我如今又一次去聽已耳熟能詳的歌,卻仍然為之感動,因為他所唱的,是他的心,我聽的,則是我自己的。

“在這裏每天都是假日,是有着沉靜相和的熱忱的節慶,不會疲憊,不會浪費,也不會因為歡樂過度而厭倦。”

很好吧,這說的。但那是我所見到的,你的風景,一定在你的心中。當風雨過去,你經過的泥濘和花朵,都是在你心中。偶然間,你像雲朵飄過,告訴那些神奇的過去,我深表謝意。

你明白嗎?這短暫的時間已經過去,無論什麽,都改變不了這一次的擦肩而過。

詩人蘇軾剛剛走過,我也走過,你也走過。

也許走過的,不止是我們,還有那些不肯留下名姓的靈魂,高貴而脆弱,純真而勇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