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學徒手記(十八)

不得不去記錄一下,這次加班。

現在還是困乏難消,想起昨天的事情,一幕幕都仍在腦海中。不過,我也知道,這些事情最終會遺忘得只剩下一些輪廓,比如加班很晚,扯皮太多,有人很好,有人很冷漠。也許一些具體的細節都會模糊,可這種情感上的記憶,卻會留下很久。

發自心底光明,就是返己自問的歸宿。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人生的事情,正是王陽明先生所云的磨練處,為什么會有老戲骨,并不是他們天生高人一籌,而是在各種好片爛片里混跡太久,摸爬滾打,起起伏伏,一切的現在都不過是歷史的重現。

首先應該記下來的,就是天猛哥的個性,正如近來越發感到的,確實是條漢子。并不在于是否幫助自己,而在于當事情發生的時候,面對求助,所給出的那些實實在在的話,對比于此,其他人的那種能推就推,能躲就躲,絕不沾邊的態度,未免讓人覺得心寒。

在事情上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這也不是第一回。事實上,天猛哥是那種別人都縮頭的時候,他會站出來的人。當然,雖然他的名字如此威猛,可他并不是秦舞陽那種血勇之人,他也有自己的閱歷,這些年在公司看到過多少事情,可到現在仍有一顆赤誠的心,我其實很好奇他到底曾經接受過怎樣的教育,必然是他的家庭曾經有類似的氣概人物。

這樣想想,加班并不虧,加班做不成事也不虧,加班還感覺心寒更不虧。

但如果就是這樣想,還是落了下層,平淡處之,靜心思之,返己求之,并不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世故,我不覺得提出問題的人有多軸,反而覺得路燈下的兩人,還是有些落寞。人和人之間必須更耐心地溝通,在事情發生時,如果不是自己的得球區,那就還要更謹慎地去請教,多請教幾個人,而不是簡單地以為事情可以就這么過去。不是的,有時候,走在路上,如果遇見跟隨的野鬼,不打跑它,就總會反復出現。是不是因為這樣,燕赤霞、寧采臣才會連拍三部《倩女幽魂》,笑。

太陽落下去,然后又會升起。每個人的明天,都是在將今天變為昨天。我們能做的,不是反復抱怨自己在昨天沒有做得更好,而是要明白,就算再狼狽的行走,最終也會讓我們的步伐,變得堅定有力。

一切還是要靠實力說話,當我們不知道這些情況的時候,就只能坐等,而坐等是最浪費時間精力的。

人性本善,我們還是要將做事做人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如果唯有抱怨,唯有傷心,唯有覺得自己最虧,其他人都對不住自己,那不是真正做人做事的方法。我要以天猛哥為榜樣,學會笑著面對,有一顆成熟穩重卻不失血氣的心。這又讓我想起,最初令我對天猛哥刮目相看的那件事,果然幫助人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與此相比,能躲就躲,或是什么責任不沾邊,雖然能夠在事情上混個干干凈凈,可在做人上,卻如見肺肝然。

不要怕自己的修身中斷,天空的云雨總是難以測定,如果下雨,那就打傘,如果下大了,那就暫時歇一歇,也許還是連雨天,那走得慢一些,也沒什么,只要我們的內心不停,當雨過天晴,路也就在腳下了。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正如《論語》里記載的人,并沒有一個完美無缺的圣人。孔子親傳弟子們的眼中,并沒有什么后世的素王,更不會強行為孔子解釋。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前,并不諱言自己的那些有爭議的事情,弟子們記錄下來,也不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事情完美無缺,而是認為孔子的一言一行,這些都具有極大的教育意義,值得后世的儒家弟子從中得到感悟。《論語》最怕泥著在一言一語,然后奉之圭皋,不敢有絲毫游移,或者只取一語,作為自己的推脫。比如孔子說的那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大概讓很多人覺得心里不舒服,小人不能說出來,可女子卻能說出來。但孔子說的是指所有女子嗎?他的重心又在女子上面嗎?《論語》是片段語錄,并沒有記錄下每句話的背景,可古人早有推論。孔子是極為重視孝的,孔子的母親難道不是女性嗎?孔子會認為自己的母親也難養嗎?我想,就算親自詢問孔子,孔子也只會給出否定的回答。這就像我們面對某一民族,某一國家,某一宗教的罪犯,然后憤憤而言,將指責的范圍定為整個民族、國家、宗教是一樣的。

真正愿意修身的人,是將這些話來問自己,而不是責備他人,正如朱子的存天理滅人欲,并不是讓那些用朱子招魂的人,來打壓別人。朱子真正希望的是去約束自己。一人歸仁,是自己,而天下人歸仁,并不是要一人去壓制天下人歸仁,而是要天下中的每個人都來自我約束。

如此想,一切又有什么憤憤不平呢,一切又有什么值得斤斤計較呢?那些失衡的心思,都如浮云,吹過不見,真正留下來的還是天猛哥的為人和自己所得到的磨礪。

人生大概也是如此,拿薪水的工作總會結束,退休后的日子又該如何呢?承擔責任的時間,總會消失,沒有人給你責任的時候,又該如何呢?

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這真是很難確指,但另一個問題,又是明確的。我們教導孩子,可能會說,你不要做一個好人,但我們絕不會說,你要去做一個壞人。這就是人性本善的道理所在,也是孔子反復說及的「仁」。讀圣賢書,所為何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