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理解彼此


我們在網絡上生活,總會遇到一些不同意見,有時候你明知這是錯的,可對方仍然要堅持自己意見。

最開始,我是很不習慣這種情況的。所以,要一直爭辯下去,直到網絡外出現什么事情,打斷了辯論的情緒,才會結束這種爭論。

“明明是你錯的,為什么就是不接受呢?”

我在激憤的時候,想不起來要反思一下,所以心情會很糟糕,身心也都會格外疲憊。

這種辯論的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也不知道和多少陌生的人,隔著屏幕進行過辯論。打破這種狀況的契機,并不是那種天降靈啟,而是在時間中逐漸發現這種辯論的無益。我所糾結的問題,早已在兩三次來回敲字中完成回答,后面再呶呶不已,也只是將原本的觀點證據,重復再重復而已。無論對于這個問題,還是對我自己,包括網線另一端的陌生辯友,都是如此浪費生命。回顧這種辯論,讓我明白,不要輕易讓情緒壓倒自己,我所關注的是問題,那就應該讓問題在解答后就結束。我所希望的是闡明觀點,得到之前沒有思考到的方向,而不是要去壓服另一個人。

當我要去壓服別人,往往就意味著一種傲慢。傲慢并非總是鼻孔朝天,面帶嘲諷,對于自己并不是很了解的問題發表意見,對于知道的一些事情,去將人抵到墻角,同樣是一種傲慢。《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開頭不是這樣寫的:"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one," he told m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雖然這句話仍然有著天生的高姿態,可對于我來說,卻是值得思索。

不管我所持的觀點是對是錯,這種無法終結的辯論都是錯誤的。如果我是對的,那么當我闡述完自己的觀點,一切也就完成,無論是我開啟辯論的責任,還是我接受知識的義務。網絡辯論并非拳臺上的搏斗,不需要一方擊倒另一方,也沒有人來給我們數點,舉起勝利者的手。如果我是錯的,那么我需要的不是繼續反擊,因為辯論帶來的應該是自己的完善,是對于知識的敬畏,這遠比為了維護面子,而一定要消滅對方,來得有益。

自然,你也會發現,上面所有的敘述都沒有使用任何標簽,粘貼到辯論的另一方上。標簽既意味著概括,也意味著懶惰,因為我們懶得辨認相似中的不同,所以用這種一刀切的方式來讓自己方便,而不顧會不會不夠準確和恰當。同時,標簽也會讓我們自己缺少了真實感知,這種異名化很容易就讓原本聯系在一起的雙方,變成絕對對立的不同種類。我們選擇標簽,也就選擇了再不溝通。

所以,我仍然會愿意辯論,但卻不是為了勝利,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完善。我要闡述自己觀點,但并不重復再重復,更不會去標簽化其他人。我們要彼此稱呼對方名字,說出自己的觀點,理解彼此的分歧,找到更多忽略的證據,我們堅信真理并非存在于我們任何一方,也不存在于某一時刻。如果真的有真理,那真理一定是不斷發展變動的,我們永遠掌握的只是部分的真理,這會讓我們更加謙卑,也更加愿意去理解彼此。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