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十字鎮之常在先生


每年桃花盛開的時候,桃花溪水就會漲起來,待到五月,上游就放下竹排來。

竹排用的是胳膊粗細的青竹,手指粗細的紫竹,還有一頭粗一頭戲當地土竹。常在先生喜歡這種土竹,他愿意坐在沉的一邊,赤腳伸進溪水,嘩嘩地分開,在竹排兩邊激起雪山一樣的浪花。如果看到兩岸的桃林,更會吟嘯起來,聲音彷佛那種最清亮遼遠的竹笛,隔著兩座山都能聽到。那時候,我們鎮上的人,就會知道能救人的常在先生來了。

常在先生看上去只有五十歲左右,清瘦頎長,一身青色長袍,從來都是赤著腳。臉色白皙,目若朗星明月,頭發烏黑,在頭上扎成發髻,第一次見到的人,都以為他是道士。可他并不做那些誦經、掐訣、踏罡、捉鬼、修煉、祈福的事情,南山的張道士也不認為他是修道的人。

可常在先生會治病。他隨身有一個木箱子,正像我們今天用的手提箱,長有尺五,寬不到一尺,里面分層,每層都擺放不同的瓶瓶罐罐,針刀石灸,還有一些不知做什么用的木石草果。

如果有人來求醫,常在先生多是給一粒白色的藥丸,只有小指頭大小,放到溫水里化開,只要喝上一碗,無論頭疼腦熱,還是跌打損傷,都有特效。曾經有人存了好奇心,偷偷藏了一粒,可等到他拿給有前人用的時候,卻根本沒有效果,反而狠狠地挨了一頓打。也有人說這是常在先生故意給的假藥,可同樣的藥,都在眼皮底下吃,有病的人很快好了,另一個說假話的,卻肚子疼了半宿。

常在先生最讓人感到驚訝的,還不是他的醫術,而是這么多年來,他的容顏從來沒有變化。鎮上有個無兒無女的老看門人,他說自己今年已經九十三歲了,可在他七歲的時候,就已經見過常在先生,模樣衣服,處處都沒有變化。也有人說,這么多年,自己見過常在先生五六次,從來都是青衣赤腳,面孔猶如少年。

好奇的人,從來都有,更何況是這樣神奇的事,每年都有人想要拜師學藝。常在先生總是說:「唯唯。」然后自顧自地行醫。等到隨身帶著的一個鹿皮口袋裝滿了謝禮,也就到了他回去的日子。這時候溪水上的竹排也放得差不多了,他就沿著溪水一路向上走。跟著他的人,常常看著他的身影追,剛開始還能看到,可后來就漸漸走遠,即使是最能走的獵戶,也只能跟到溪口,然后就在山間迷失了方向。常在先生的身影在云霧里隱隱起伏,吟嘯聲高轉低赴,宛如活過來的長龍。這時候還能跟上的人,也只能望而興嘆。

省城有個大官,不知得了什么怪病,嘴在一夜間歪了,怎么也治不好。這是影響官容,必然要被參革的。不知哪里打聽到常在先生,趕忙派人找他看病。常在先生那幾天正在桃花林下曲肱而臥,對那幾個匆匆而來的仆從,說:「我的藥只有在這里才靈,不妨讓他來這里看病。」

這些仆從都是平時得人奉承的,哪里愿意有這些麻煩,看看說不聽,竟然綁了常在先生,放在車里,帶回省城。大官聽了信兒,讓人趕忙把常在先生帶過來。仆從們再去看,只見一根青竹杖躺在了地上,原來那些捆綁的繩子早已脫落了。

大官知道了始末,趕忙自己坐轎到了鎮上,可常在先生早就沒了蹤影。鎮上的保甲說,剛剛回來的常在先生,已經順著溪水而去,走了不到一刻鐘。

這些人趕忙去追,溪水淙淙,桃花片片,遠遠有笛子一樣的吟嘯聲傳來,若遠若近。

到了溪口,隔著一道深澗,大官終于見到正倚壁而立的常在先生。

「先生,救命。」大官只覺得這人一定能救自己。

「說真話,不歪嘴。」

常在先生這時向后退了幾步,竟漸漸消隱,陰影變得越來越黑,眨眼間就不見了蹤影。反而在地上生出一些竹筍,不過一個時辰,變成了翠綠竹林,根根挺拔,直上云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