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平安王

大海是一個幻覺,而我深信他。

(一)

十多年前,一個孩子從沙漠遠道而來,第一次看見大海。

那是讀莊子時所想象的海。

但在遊客紛錯交織的沙灘上,他卻感到一種不真實。

(二)

他是一個輝煌家族的後裔。

但這不是從血緣上說的。

而且,這種輝煌經不起追問,而他恰恰選擇歷史作為一生的志業。

(三)

他的祖父祖父,或許更早更早,都是海賊。

最輝煌的那個時代里,他的祖先佔據了整片海面,為經行這裏的所有船隻都劃定規則。

「按我的要求,平安經過;不按我的要求,同樣平安。」

所以,那個時候,人們稱呼這位說一不二的人為「平安王」。

但這就是一種風雲變幻。

很快,這叱吒一時的海賊羣體就分崩離析,不僅僅有外來的挑戰,還有他們內部的分裂。

十八個人十八條心,短短三兩年,一切就都消失了。

唯一留下的故事,大概只有如今關於東經129°的藏寶傳說。

(四)

這當然不是印第安納瓊斯,也不是國會藏寶,更不是江戶幕府最後的秘密。

這個孩子的追查,只能抵達一座近海島嶼,那裏有南中國最大的一個寺廟群。

每年有三個日子,人們便天南海北,都成為此地的信徒。

這就像麻姑所說的,海枯石爛,地覆天翻,對於一個仙人來說,實在算不得什麽;而作為孩子夢中的家族史,到了這裏,一切仿彿變得凝固而永恆。

(五)

一塊殘破的石頭,上面留下的是兩個字,上面是「僊」,下面則殘缺了半邊,人們只能隱隱約約分辨出一個「石」字邊的字,那個字或許是指某種赤色的嚴石。對於遊客、信徒來說,這裏并沒什麽值得停留,但對於一個剛剛成為歷史研究者的孩子來說,此處就是足以消磨盡自己整個少年時代的地方。

他想,這就是那位留下的一位先祖的後代。

正如轟轟烈烈的天罡地煞,《水滸》故事的末尾是一個個英雄豪傑的逝去,而曾經如此耀眼的武松,卻風癱而死;那個傳奇的和尚,聽到了潮聲,便在潮聲中得到了結局。他曾以為,那個追隨張世杰在崖山血戰的淮兵,是自己祖先的後來往事。但作為一個嚴肅學術研究的結論,他只能遺憾而又不遺憾地認為,那只不過是某種同名同姓的誤會。

真正能追尋到的,就是這塊岩石上的題字和那位題字的祖先。

一切失敗後,他最後的蹤跡便是這裏。

(六)

如今這裏的僧人,都難以逃脫商品交換大潮的影響與卷裹。或許那些恢復的篷子,還能承載某種關於信念的話題吧。但我從不認為,在熙來攘往的求與報中,人們能得到什麽。

晨鐘夕鼓,往事歷歷,而所謂的一言可以定萬千人生死,到最後也不過成為某種無盡的嘲弄。

被殺死的那位「平安王」,在不同史料里,有着不同的反應。

但不管何種反應,都記述了他的一句話:

「如此,海則亂了。」

海亂了嗎?或許吧。但這種亂,並不是因為挽救他而亂,他的所有兄弟們,沒有一個打算復仇,而是在迅速變化的局勢下,全部葬身在這茫茫大海。

留下的一人,便是殘疾了雙腳,又失去一隻眼的小叔。

人們是這樣稱呼他,但他就是什麽樣的輩分,人們並不知道。

(七)

日日經行處,水痕伴草痕。經收入靜廬,草長長閉門。落雨見潮色,隨風思前緣。青燈知花意,見時已無言。

詩寫得一般,但也算是歷史的殘跡。

所以,孩子請人專門寫了這樣一張條幅,掛着自己書桌旁。

就在這幅字下,他寫了關於大海的故事。

裏面有十八條漢子,他們有動人的奮鬥傳奇,也有猖狂的作惡年代,還有那忽然到來的分途誘惑,也有水逝雲消的一個無謂結局。

「一將功成萬骨枯」。

他將這樣一句話用作最後的結尾。

他是「平安王」最喜歡的一句話,因為那是某種關於過去的記憶,以及對自己不得已的某種諱飾。

(八)

大海,有他的威嚴,有他的永恆。

孩子,有他的天真,也有他的追尋。

時間改變了很多,但有些事情,無法停止。我們無法穿越到過去,更不可能命令未來。

在這一刻,大海就在腳下岩石上咆哮,撞成雪白的浪花。

而孩子則認為這只是一種幻覺。

因為他有所相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