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寫字

寫字好不好,看天分。

這句話很容易就讓我放棄在寫字上的努力。雖然這沒有任何根據,但小時候寫字,無論怎麽努力,都覺得寫得很醜。特別是那些阿拉伯數字,認真說起來,不過十個字符,但我怎麽看,怎麽覺得難看。

而家庭里沒有擅長書法的人,更加重了這一點自我暗示。

所以,從小到大,我的字都很不好看。即使長大了,有了更多書寫的自覺,但無論我是認真寫,還是不認真寫,最終的結果都很難讓自己滿意。

幸好科技發展到了,不用將寫字作為日常必須完成的工作,大部分時間,我盡可以用鍵盤敲打,然後挑選格式字體輸出。就算有什麽投稿,也不必一字字寫在稿紙上,郵件完全可以代替這種繁瑣勞累的工作。

但這不意味我對好的書寫,就有什麽偏見,或是嫉妒。恰恰相反,我看到真正的好書法,無論硬筆,還是軟筆,都格外喜歡。雖然猶豫內心羞澀,很難當面表達。但就像看了什麽美好的書籍,一下子將被子蓋住頭,內心大聲地說:「真美好啊!」那樣,我看了好的書法,內心也一樣默默回響着衷心地讚嘆。

只是這樣的機會不多,因為書法確實在我們的生活推卻了。

今天,要看到古人書法的實際模樣,只能到博物館近距離看看。不是沒有高清圖片,但這種隔着屏幕的欣賞,總有一些不夠通透的感覺。就像穿着塑膠雨衣洗澡,彆彆扭扭。非要自己走到博物館里,貼近了遮擋的玻璃櫥櫃,仔仔細細地盯上半天,才有一種吃了大餐的滿足。

但這些書法並不是為了比賽,更不是要給誰來作展示的。

除了刻在石碑上的,絶大部分留下的法帖,都只是人們日常交往的工具。

一定要留名後世,為了書法而書法的,那要到很晚很晚。

王羲之的好作品,到了唐代就已經很稀少了,到了今天,則只能指望再有什麽大發現。我是希望,當年唐太宗、唐高宗們是真把蘭亭序存放在自己的安眠之地,雖然昭陵似乎沒了什麽可能,但或許乾陵還有什麽驚喜呢?

昨天還讀了一段關於古人燒書的故事,頗為痛心。

那是宋朝南渡以後,秦檜黨政的時候。

秦檜這個人做了虧心事,當然擔心別人記下來,所以就說現在外面流傳着各種野史外傳,荒謬不實,所以要查禁。這真是一位權臣,說一不二,據說當時宋高宗都要提防秦檜。自然這樣的命令,十分嚇人。有一個叫作司馬伋的人,就趕忙否定自己先祖司馬光,曾經寫過某書(《涑水紀聞》),還奏請朝廷趕快禁毀當時已被書商刻出來的版本(讓人略感欣慰的是這個司馬伋,只是一個朝廷指令過繼的族人,與司馬光的家教並無關係)。而另一個大臣的子孫,更是二話不說,就把自己家裏一萬多卷書全燒光了。

好在令而不行,雖然秦檜幾次三番打算查禁,但這些所謂「禁書」還是流傳了下來。

這些都是閒文別講,且說正題。

到了今天,我的字跡還是一般般,不能說特別難看,但肯定也算不得好看。

只是自己已經沒有那麽多在意。

現在偶爾遇見一些要寫字的場合,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寫字好不好看,而是對方能不能認清。

所謂橫竪撇捺,都一筆一劃,間距拉開,字體放大,於是字可能不好看,但意思卻不會表達錯了。

平時里,也慢慢跟着老師練習,寫得不好,卻找到一處打發時間的空間。

這時候,我就發現,當年那句「看天分」的話很有道理。但這個道理,並非全部。就好像,我們總說人的美醜無關人生一樣。但你不能把這句話作為安慰,畢竟我真正解開字不好看的心結,也不是一時半晌。

有錢沒錢,區別很大;人美人醜,區別同樣很大。

我們只能等待時間慢慢流過,漸漸淘洗,一點點讓我們的心,變得平靜,仿彿那剛剛發瀉而出的洪水,滔滔汩汩,咆哮而過,攜帶着泥沙石塊、斷樹殘枝,混混橫行。這時候,怎麽過濾分流,也是無用。唯有等到那無法壓抑的情緒,終於衝無可衝,破無可破,一切才能有個轉機。

如今,我看那些或悲或喜,長長短短,肥肥瘦瘦的筆劃,終能感到寫字的人,從未將寫字當作什麽目的。他們真正表達的是自己的所感所聞,所思所欲,是王羲之曾經說過的「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這樣想,寫得怎樣,便不重要了。

可寫字反而寫得更長久,也更有意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