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喜歡很好

我看過不少文章,有長有短,有古有今。

有一些,我是不喜歡的。但不喜歡歸不喜歡,真要我來寫,也很難,或者說寫不出。

這不是貶低,而是這類文章,固然不為我喜,但卻真是有文字上的功力。好像站在臺上滔滔不絶的競選者,我們在臺下聽了半晌,確實不喜歡這個人,但讓我們自己上臺,也是說不出這樣滔滔雄辯的幾十分鐘。他有他的能力,和我們喜歡不喜歡,完全是兩回事。

所以,我不喜歡,人生看法的不同,我是尊敬的;但有一些不喜歡,卻是因為它的刻意,或者說是一種四平八穩,工工整整的匠氣。

我們去買家具,一把工業流水綫生產的椅子,順眼、結實,擺在家裏並不礙眼,但只有真正能打動我們的,唯有那些一刀一鑿,來自人的眼光,充滿自由意志和獨特情味的創作。創作來不得套路。

而這類不喜歡的文章正是充滿了套路。

起承轉合,往往填充積木。哪一塊是催淚點,哪一塊又要感情抒發、拉升價值層次,都有其精確的盤算。我們可以很容易跟着節奏看到結尾,但看完後,除了那種「味精」一般的模式化情感,你很難真正記住它們。

這也是那些庸俗老套的廣告,之所以屢見不鮮的原因,因為味精式的印象,就足夠廣告商達成自己的目的了。

而這樣的文章,恐怕也是為了照方抓藥。

讀伍爾夫的鑒賞文字,總是能體會到她所希望的那種理想閲讀,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任何模式化工業化生產的東西,無論是大街小巷的快餐,還是教程講座里的豆腐塊,總能讓人體會不到人的溫度,而只剩下一種:你需要什麽,我就給你什麽;我給你什麽,你就要支付什麽的態度。

這是我不喜歡的。

經典名著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它們曾在歷史中享有大名,可時過境遷後,你就能發現除了時代所賦予的價值外,它在情感和文字上竟有如此粗糙。而那些真正的經典,才能享有跨越時間的奬勵,一次又一次地吸引新世紀的讀者,反復閲讀,反復得到喜歡。所以,才有人如此定義「經典」,經典是什麽?經典是能否反復閲讀,依然如新的一本心愛之書。

所以,有人說經典必須讀,有人說經典不必讀,這都是摸象人的各自體會,都值得肯定,也並無對錯之分。重要的在於,你需要真地去看原著,而非是道聽途說。印象是人適應社會生存的利器,但它總是在保持鋒利的同時,也喪失了關於真實的完整。

這個時候,當你說,你喜歡或者不喜歡,那我就該祝賀你——

你依然保持對於自己的喜愛,這種喜愛,讓你能清晰知道,自己的內心到底在渴求什麽。

閲讀不是一種遵從,而是一種探究;不是一種歸類,而是個人化的分析;不是在茫茫深林里,去匯合失蹤的同伴,而是異鄉遊逛時,遇見一見如故的新知。

我們在閲讀里徜徉,是在生命的大自然里欣賞,而不是到百貨公司去忍受別人的販賣。

我們有權力拒絶,也有義務喜愛。

讀書的樂趣或許就在於此。

因為讀書的時候,我們該是自由的。

天大地大,我最大。

無論現實中的我們如何低微無力,但在這閲讀的世界里,一個人就是一個國家的王。

衣櫃裏會有通向異世界的大門,貓頭鷹也會送來開啓魔法世界的邀請函,在哪個奇特兒童的家裏,沒有一個可以通往秘密空間的幾扇門呢?

我的書架擺着書,我的電子書里藏着沒看完的書,我的口中沉默,卻依然等着告訴每一本書:我的喜愛,是一種來自於「我」,而非他人的純粹,不含其它,只有喜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