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你依舊愛我

錢穆先生曾經這樣說:

「我們中國人特別看重的時代是憂患時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生有憂患,就能活;安樂了,就要死了。這是中國人一種最有經驗的講法,一種最高的人生哲學。」(《講堂遺録·經學大要》)

讀來很有感觸。但錢穆先生實際上是有所為、有所見而發此感想。若我們只是平平讀過去,自己并未經歷此種人生,則無非是南海北海,毫不相及而已。

在咖啡館或是一間安靜的酒吧,你大概在一生中,能夠見過一次淚流滿面:或是他人,或是自己。

這就是人生給我們看的幕後。當所有人都光鮮亮麗,展示着甜蜜歡樂的劇情,其實那條高高遮蔽的幕布,掩蓋了所有的緊張慌亂。

席琳·迪翁有一段後臺換裝花絮。

Celine Dion quick outfit changes backstage!

這種緊張、專業都展示得特別清楚,這告訴了我們,那些燈光燦爛下的視覺奇觀和音樂享受,到底是怎麽變化的。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是如此,這也是托爾斯泰先生為何要寫出《安娜·卡列尼娜》中著名的開篇警句。

我們很難在意,路邊一位流浪漢,到底因為什麽而潦倒街頭;更不會想到,那些各領風騷三五年的歌手明星,如今又去了何方。這就像《麥田守望者》一樣,我們在夏天看到的魚兒,到了冬天,又去了哪裏?

每個人都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這纔是那些經典歌曲,一次次打動不同人的原因。

你可曾在什麽歌里,默默傷心嗎?

或是將自己那些過去,講了千遍萬遍,卻找不到一個人來安然托放?

聽歌的時候也會看到字幕和評論,有的樂曲下,便會有這樣的評論。

他們說,讓這首歌成為我的結婚音樂。

他們說,讓這首歌伴着我的葬禮。

他們說,讓這首歌……

他們設想了,也提起了,可能第一個說出少女如花的人是個天才,後面的則都是跟風。但你可能明白,對於身後一切,我們都不可能去把握。當年林正英去世前曾經囑咐家人,要按照道家的禮儀安葬自己,可最終他仍是在佛教的儀式里結束自己的葬禮。

有個笑話便是如此。

一個父親頭疼兒子事事做對,從不聽話,讓他往東偏往西,讓他打狗就罵鷄,於是就反着交代:葬我在泥灘邊的水裏。

結果傻兒子真是夠傻,一輩子擰着,偏偏這次想起父親的好:唉,一輩子不聽話,臨了臨了,還是聽父親一次吧。

結果,兒子便按照父親說的,真是葬在了水裏。

還有一位朋友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的工作,寫自己總是惴惴于未來的退休生活。

「我的錢是不是會不夠自己退休後生活?」

但她也是如此寫:到底我該存多少錢呢?

這就像我們對待生活,到底什麽樣的生活才能滿足我們呢?

錢穆先生說憂患才是一種寶貴精神,安樂了,也就頹廢了,墮落下去,便不成為一種人生。

這與其說是關於過去的總結,不如說是自己的一種切身體會。

瞭解錢穆先生一生的人,大都明白,其人其學,均出自個人孜孜以求,而平生著作又大多是在漂泊動蕩,或是人生晚年時寫出的。他自己的生活,就是這精神的註腳,或者說他總結的精神,正來自于自己一生的感悟。可以說,在憂患頻仍的時代里,他本人若一放鬆,一自認停步,則其人最後只是鄉間一學究而已,或者不過憑着壯年之幾本成名作,簡單成為一本史書里的幾行字。

如今遙想其人其事,總給人一種力量,這不是簡單從文字中便可以讀到的事情。

自然,這不是僅從一人身上可知,無論中外,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人,有着相同的處境,又有着相似的選擇。所以,我在這裏引用錢穆先生的話,並不是告訴你,必須尊崇,必須膜拜。恰恰相反,我只是在提醒你,每個人的人生中,往往都會有自己的信服之人。雖然未必是真地瞭解其全部,但只是浮光掠影,乃至感動自己,也是一種激勵。

日本有一本關於偶像打破的書,而在我們的生活里,也總是經歷某某明星如何台前幕後,如同兩人,至於八卦小報,更是會將一些私隱放到公眾場合來搏人眼球。但我們的人生,卻不可以如此做。我們要明白,我們此時所感動的,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我們的人生出了問題,需要什麽藥物來救治。譬如內熱之人,牛飲止渴,雖然不能水到熱除,卻要看重這種需求,明白自己是熱,是渴,所以需要水,需要清涼。

憂患時時都有,便是所謂太平年代,又哪裏沒有愁苦呢?

乾隆、嘉慶算是兩個太平時節,可這真是普世太平了嗎?

怎麽會?明末動蕩之極,清末動蕩之極,可這動蕩的時節,就沒人有太平的心態與環境嗎?恐怕也不是。

回到標題。

愛而無果的事情,很難說就罕見。比如某人纏纏繞繞,敲敲打打,但對方總是含糊猶豫,那必然是兩人有些問題,無關感情,而在於現實之考量。這樣的結合,便是白頭到老,依然會在某人心底,放一些「意難平」。

但這種不平等,卻又未必只是開始的那點比較。

憂患而起,則不能認為,安樂就是一種人生的安全降落。

這便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寓意了。山本身並無二致,天地萬物,皆是芻狗,天道流轉,何善何惡,能夠轉變的,只有我們自己的「觀看」而已。

有人不愛你,便有人愛你。

為了生活,歷盡悲歡離合,心酸難說,這是人生。有憂患之意,如風波裏的涉水之人,出不知出,入不知入,水與我兩忘而已,也是人生。誰又能代替誰定義人生,誰又能代替誰評分苦樂?

我們都是人群中孤島,大海中一粒沙,雪原上寒梅,從上游輕輕放下的一艘紙船。

「真情像草原廣闊 層層风雨不能阻隔 總有雲開日出時候 萬丈陽光照耀你我
   真情像梅花開過  冷冷冰雪不能淹沒 就在最冷枝頭綻放 看見春天走向你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