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需要什麽

(一)

「我跟我的母貓戲耍時,誰知道主要是它在取樂還是我在取樂?」(蒙田)

絶大多數時間,我都是迷惑於此。究竟我們影響到了什麽,這個世界是因為「我」而改變,還是我所做的——無論什麽——都只是世界理所當然的一部分。這樣的感覺,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比如說,我曾虔誠地祈禱某樣東西,而在第二天果然就從父母那兒得到了。我曾經以為是祈禱的神靈有所回應,但長大後則明白所謂的神靈恐怕只是父母的愛。但到了今天,經歷過那麽多事情後,我對此又有了更新的一層看法。這也是宗教徒最討厭的地方,他們每每將一切所獲得的幸福,歸因于所崇拜的神。但讓我們耐心想一想,在接受父母無私的愛之後,到底有沒有一種更神秘的力量,也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斷徘徊看顧呢?

這確實很難解釋。當一個人生活在某因果律中,就很難去判斷這种規律,究竟存在與否。

你認為自己和你的寵物,到底誰更蠢呢?

若是說鷄啊、豬啊,還有被人豢養而最終成為食物的危險,寵物是不是就逃離了這種風險呢?被遺棄的寵物,就變為流浪貓、流浪狗,但在沒有被遺棄之前,或者根本就不會發生這種事,它們的幸福是不是就篤定無二呢?

這時候,誰更蠢呢?

這種糾結不在於我們想些什麽,也不在於我們如何衡量,其啓發意義來自於它的存在本身。

當我們覺察到這一點,就能發現,所有存在於這種類似關係里的「我」,以及那個我以為在「戲耍」的「它」。

(二)

一位朋友忽然來拜訪豐子愷,原來他馬上就要離職,乘船而去,臨走前來作別。

兩人其實並無很深的交往,平時大概都是那種靜默無害,彼此保持微妙距離的人。所以這次來訪,顯得突然,也讓豐子愷覺得感動。當我們忽然發現,自己竟在另一個原本陌生的人眼中,是一個值得信賴而親近的人,必然會對此感到一種喜悅,也讓我們同樣有了一種更熟悉,更溫暖的感受。

豐子愷陪着他喝酒,然後辭別,便放下了這件事。

誰知生活猶如戲劇,戲劇卻無法模仿生活。幾日後,豐子愷便得到消息,這位朋友乘坐的輪船失事了。

原本顯得突然的辭別,這時候,就讓人不由深思,而深深感受到命運的冥冥力量。

如果沒有這次告別,豐子愷大概依然保留着舊日的印象,而不清楚自己曾經贏得過另一個人的友誼。但偏偏命運并沒有選擇沉默,而是讓彼此有了一次相遇,然後再用更加離奇的變化,來給人一種衝擊。

生活自然不會永遠如同電視劇那般,要麽疾風暴雨,要麽霎那悲歡,正因為這件事離奇,所以才被記録下來,而那些我們不曾覺察的,就與生活一同流逝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生命能夠繼續下去,原本就是一種傳奇,可我們還不能把它叫作傳奇,因為我們是習慣於此。正如沒經過寒冷的人,很難不被北極的冰霜凍壞,但生活在當地的那些部落,卻一代一代,一年一年,永無止息地活下去了。別人眼中是傳奇,落到自己身上,便只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

(三)

「什麽都不學,還不如學些無用的東西。」(塞涅卡《致盧齊利烏斯》,轉引自蒙田)

豐子愷先生說應該學一些藝術。

藝術一般來說是無用的,或者說,絶大部分時間,你要靠藝術吃飯,重要難於靠其他謀生手段。期待生前就大賣特賣,成為一個初入社交場合的藝術明星,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對於大部分學習藝術的人來說,學習藝術,也就意味着學習無用的事情。

比如說,我們選擇躺在陽光下,溫暖而愜意地度過一天。記住:這不是度假聖地,更不是什麽具有儀式感的放鬆場合,你就是在一天裏,隨意地決定,什麽也不幹,什麽也不想,就那麽無所事事地度過二十四小時。

一定有人會問你:你這樣做是累了?病了?還是有什麽需要?

如果你回答他,什麽也沒有,我只是有一種就這麽做的想法,於是就做了。

好吧,你將得到更多的議論,或者熱心的幫助。

我們這個世界並不習慣看到一個人無所事事。即使你沒有浪費任何人的生命,也總會讓集體中的每個人不爽。

寒號鳥的故事不就是一種對無所事事者的詛咒嗎?

看吧,看吧,你一定會餓死的。

這大概是歷史上一切生前死後都沒成名的藝術家共同的宿命。

而總被喊去做事,也是一個只想什麽都不幹的人,最常見的命運。

所以什麽都不學——不可以!

即使你學些「無用的東西」,也是很好啊,當我們浪費自己的生命,只是為了避免這種遭遇的時候,大概所謂的浪費,也變成了一種投資,只是所產生的利潤是負數的增長而已。

(四)

克萊奧畢斯和比頓都是赫赫有名的亞哥斯人,富裕、強壯,在競技場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再一次為女神舉辦的盛大慶典上,又一次贏得奬勵的他們拉着母親進入神殿。母親感到高興,就要為他的兒子們祈禱世人能享受的最大幸福。

「請賜予他們最大的幸福吧,我的女神。」

於是,女神賜給他們的,是就此離開人世。

所以蒙田對此表示,毫無疑問,「因為我們喜歡的東西並非總是對我們有益」,上帝「比我們更清楚地知道我們需要什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