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怪癖

萬物有靈。忽然想起這幾個字,倒不是因為什麽宗教情愫,而是想到當年的一本書名。而這本書又與一些往事相連。

我平日裏很少看到推薦,就去買書來讀,但推薦中的文字,總是會給自己造成一些影響的。

這本書就是一位朋友寫的。他大概很喜歡這類題材,記得還有一本沈從文先生的書,也是他推薦的。我看書不多,也很慢,年紀大了,纔開始漸漸有了每日功課。這未嘗不好。但畢竟還是有一些壓力。

前些日看到一段文字,是關於Steven Paul Jobs的。

眾說紛紜的死後時刻遠去,於是就能靜靜聽一些人說說,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了。人的價值或是選擇,本就隨着時間搖擺,當時人無法輕易看透。這位當代傳奇人物,年少時並不肯聽話,而這正是那個時代的潮流。也是不曾遠離的那個時代,所津津樂道的一種事實。人們總更喜歡聽程咬金、劉知遠的發跡變泰,而不願意從統計學的概率來看看,這種故事的現實可能究竟有多少。實在不好意思,我也是如此。

所以,我饒有興趣地跟着看了好幾段。畢竟不是要正式出版的文字,但卻依舊讓人不在意那些隨意的文字,因為故事本身就有趣。

因為不愛洗澡,所以他被安排為公司夜班的唯一工作人員,也被派往歐洲去修理遊戲機,最後還到了印度。

我還記得妹尾河童的印度之旅,也知道在那些過去,能在印度街頭吃上一些食物,卻不上吐下瀉的,總是少數。這倒不是什麽文化上的優劣,只是一個國家自身的窮富變化而已。四海之人,同此心,同此理,并沒有什麽文化上的階段優劣,無非是那些關於更好生活的期望,還不能得到滿足而已。而且在印度的文化中, Jobs 尋找到一些老師,可以讓他更理解直覺這件事。

似乎很多評論都在誇讚 Jobs 的神秘感覺,并認為他之所以能如此超越平凡,就在於他能夠克服文明的限制。

這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我也不認為文明就是一件壞事。正如一個班級的授課,老師的講課,難免對一些學生更快,對另一些學生更慢,既然大家要在一起做某件事,就只能彼此遷就,才能共同讀過一段時間。

所謂直覺也是如此。若是一個天才,並不一定就要依靠印度之旅,才能打開他的思路。而 Jobs 所發揮出的那些天才力量,也不是要推脫到哪一個啓示上。每一位元帥都有他自己的成長道路,他們會啓發激勵後來人,卻不可能成為某種必然如此的模版。天才的產生,就是要打破原本天經地義的限制。

當 Jobs 感到自己已經不再迷戀,也看透了一些神神怪怪的導師,他決定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

此後的故事並不稀奇,我也沒有更多興趣。

唯一值得轉述的,可能就是曾經和 Jobs 合夥做生意的兩個人,他們都沒有堅持抓住公司的股份,而是在開始就放棄了。後來自然有人要問問他們的感想,其實這個答案,早在詢問前就已被設定下來了,但人們更感興趣他們的反應。

一個後來又開創另一份成功事業的人,承認自己後悔,也表示遺憾。而另一個只能依靠救濟金度過晚年的人,卻始終不承認後悔,也沒有認為這有什麽不對。

人心不可揣測,讓我們到這裏為止。

其實我想說的是萬物有靈這幾個字,讓我忽然想到的一些動物。

但今天就到這裏吧,因為關於那些動物的故事,並不讓人都那麽愉快。

我喜歡白鵝的行走,它們結伴走在鄉間路上,搖搖擺擺,卻格外自信。

所以,當我在電視上看到湯鍋里滷煮的身體,雖然我知道這很美味,卻依然會想到它們的生時。

這真是一種怪癖。

沒人有義務來照顧某個人的怪癖。

所以,我總覺得那些莫名其妙的照顧,讓人覺得神奇。正如那位忍受了 Jobs 的工作勒索,並且還把他安排到夜班的老闆,或者是另一位決定録取蘇世民的金融家,他也說不出自己到底為什麽要僱傭他,因為蘇世民確實沒有在他的手下,干出多少正經的事業。

但這就讓人更覺得神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