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改過

雨從天空落下,溫柔地敲了敲門。

大地說:歡迎你。將他擁入懷中,任他自由地走遍每處風景。總在伴隨,從不催促。因為腳步有多遠,大地便有多寬廣。

※ ※ ※

如何改變自己的心。當昨晚又一次將沒寫下來的文字,忘在夢里,那是已然習慣的日常,還是過於巧妙的逃脫呢?心亂了一陣,再次確認過自己的勇氣,沒有想象那麽多,於是便開始仔細審視這一切發生過的煩惱。到底什麽讓你害怕,到底什麽讓你難過,到底什麽讓你猶豫不決。對於未來,什麽時候,再不相信它的甜美?難道說,一個人學着思考的時候,便是被更緊密的繩索捆縛在半路上的時候?

本來似乎已被治愈,可只有自己明白,雨後的痕跡仍然停留在窗前。突如其來的那些事,既然打破了日常的運轉,就需要一段時間來平復。

而且,那些我們以為平靜的生活,也許正有着很多我們發覺不了的波瀾,在岸和風之間發生。

我是這樣想的。你看,誰也不能代替誰去生活,可總要在每個不測的天氣到來時,想一想那些人,生活之中到底發生了什麽,纔會讓我們的相遇,變得難過。也許這只是因為阿拉伯海上,一場暴風破碎了云,便讓這南國多了些黑色的云,白色的雨。我這樣說,並不是要讓我,替他人擔負起什麽。恰恰相反,這樣說,其實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少背負一些不必要的附加之物。

我曾喜歡過一段時間的「斷舍離」。現在也一樣喜歡,只是更願意內省這種方法,真正給我帶來了什麽。難道是教導我們如何去疊一件襯衫嗎?或許是,但一定不是全部。

我們的傳統里,有一種關於身體健康的常識,當我們牙疼、舌頭生瘡,或是口腔潰瘍,頭疼,鼓癤子……那一定是怎麽了?我想,很多人生活中遇到的回答都是:上火了。

至於這個「火」到底是什麽?其實大部分人是說不清楚的,我也如此,所以這裏沒有什麽高高在上的指指畫畫。我只是想,一些日常習焉而不察的東西,可能並不簡單。正如多喝熱水,到底算什麽藥方,卻有很多人會順口說出呢?

我們的身體也許比我們的心更加敏感,也更加直接——但她也和我們自己一樣,有一個最大的性格特徵,那就是過於隱忍,不肯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們困了,是我們太懶惰嗎?我們這裏疼那裏疼,是我們太嬌氣了?我們突如其來的發火,難道是我們自己有什麽怪癖?

我不可能替任何人去辯解,但我總想,現在遇到了一些事後,就更會如此想了:也許事情並不如我們所以為的那樣,而更應該像我們所感覺到的那樣。

大草原上的小動物,不需要用理論推證,就可以在大雨落下前,找好遮蔽。

斷舍離,或許也是如此,它要訓練我們的,不是去更精巧地對待那些無聲的雜物,而是更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

一件許久不穿的衣服,我們為何捨不得扔掉,到底是因為自己的喜歡,還是因為那已付出再收不回的很多錢?

真正的斷,真正的舍,真正的離——每一樣都是在做選擇,都是在更坦誠地和自己對話。

我買了四五本書,都是講「斷舍離」,可讀完後,也許所有內容都只是一句話:當你觸碰到這件東西,你的真心到底是什麽?

我們的家就是我們這個人,我們的整理就是我們的對話,我們所選擇的分別和留下,其實都是在塑造我們下一秒的自己。

一路翻下去的書頁,恰好在今天,是記録了一位唐代人的話:

臣聞《春秋傳》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易》曰:」日新之謂盛德。」《禮記》曰:」德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書》仲虺述成湯之德曰:」用人惟已,改過不吝。」《周詩》吉甫美宣王之功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夫《禮》、《易》、《春秋》,百代不刊之典也,皆不以無過為美,而謂大善盛德,在於改過日新。成湯圣君也,仲虺圣輔也,以圣輔而贊揚圣君,不稱其無過;而稱其改過,周宣中興之賢主也,吉甫文武之賢臣也,以賢臣而歌誦賢主,不美其無闕,而美其補闕。是則圣賢之意,較然著明,唯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蓋謂人之行巳,必有過差,上智下愚,俱所不免。智者改過而遷善,愚者恥過而遂非,遷善則其德日新,是為君子;遂非則其惡彌積,斯謂小人。

人生以改過為難,而改過的難處正在於如何真誠面對自己的內心。

我不認為讀過了,就可以改變自己,也不認為察覺到了,就可以日新其德。

但我也不認為,認識到了,就還和之前一個樣兒。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