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多一事與少一事

伊利亞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能夠借,一種被人借。

我想,如果允許我不自量地仿效一下,那人肯定還可以分成這樣兩類:多一事與少一事。

若是現在有了一場競賽,你打算站在哪一頭?

多一事會勝出,還是少一事會勝出?

前者能讓你想到誰,先不用把古代的聖賢英靈召喚出來,只要讓我們想想吧,那一張自信自命的臉大概就能浮現出來。他總是笑着說:讓我們來幹點什麽吧,然後就把各種活計分派得明明白白,並且還總是讓你覺得這很公平,並對此感恩戴德。當你拼命干完活兒,並且自認倒黴的時候,他又會走出來,對這所有已經完成的工作,有着一種完全自然,毫不慚愧的佔有心。事實上,你的臉上露出的,也是一副感到羞愧,察覺到自己疑神疑鬼,自暴自棄,實在與這個人身上那種光明萬丈,充滿未來甜美的心態,差距甚遠。等到下一次,你再次遇到這種狀況,並不會因為上次的勞累和私底下的埋怨,就第一時間表示反對,恰恰相反,你總是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搖擺中,再一次折服於對方的正義。

你身邊有這樣的多一事之人嗎?

自然,另一種人也不在少數,只是他們太過低調,也善於隱藏。毫無疑問,隱藏是少一事的第一要義,是他們人生的唯一準則,自然也是他們所認可的,幸福最初的源泉。

當你在勞累疲憊中受盡折磨的時候,他們則輕輕鬆鬆地,仿彿是個隱身人。

你無話可說,除了腹誹,而腹誹讓你覺得自己更加醜陋。你也不能指責,因為少一事,總是站在世間一切法律之上,他們將法律和規條作為隱藏的外衣。他們擅長於此,正如多一事擅長于彼。

好吧,說說,你算哪一類人吧。

什麽?你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

呣,我沒想到,你竟然是那中間不起眼的一群……握個手吧,朋友,我也是。

我們大概幾不擅長成為多一事,也無法有足夠聰明,可以變為少一事的一群。

世界由我們勞作,但並非由我們創造,因為創造者的標籤,早早就貼到多一事的胸前。

世界安排我們休憩,但休憩並非是我們可以輕易得到的,因為少一事,早早就站在隊伍的前列,在我們排隊前,已經打去那最豐美的一份。

唉,我們不可抱怨,因為世界正由他們所創造。

多一事,為世界增添了很多事物,數一數吧,我們身邊所有的事情,電燈電話,飛機輪船,還是馬路高橋,輪子蠟燭……我們可以放棄這一切,但也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落入抱怨和不滿的陷阱。

少一事,也為世界做了自己的貢獻,因為我們能夠疲憊,卻沒有累死,還是要依靠他們。你要明白,這個世界有了這些少一事,正是因為世界還沒有變得太過狹窄。正如饑荒年代,不要想找到一棵還保留它外衣的榆樹,而只要樹皮草根還沒人去找來吃,大概我們就還能活下去。

算了吧,朋友,不要讓自己既委屈萬分,又輕易讓自己在泥潭中打混,若是沒有足夠的光明,但也不妨保持一份理性。對於這些多一事還是少一事的人生經歷,保持一份敬意,我們即使不是朋友,也不妨對敵人,有一份殺人前的尊敬。我們尊敬的是生命。

或者說,應該足夠慶幸,我們既沒有變成多一事,也沒有成為少一事。

世界被他們拉扯着前進,我們只能跟隨,可加入我們一方的人,總會比他們更多。

這並非意味着什麽,沉默的人再多,也沒有聲音。我們不成為多一事,或者少一事,也許只是因為我們就是這樣的小人物,但又不夠小。所以我們保持清醒,但沒有動力;我們堅持善良,但無法抗禦邪惡;我們心存猶豫,所以總無法斬釘截鐵;我們明白是非大義,但也是一個看似總在妥協的爛好人。

變成多一事,你會嗎?變成少一事,你會嗎?

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但我知道,自己還做不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