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那是北方

今天寫的,和看到這里的一篇文章有關。

記得不算很久的以前,有人感嘆,大家都迷戀網絡,沉浸于智能手機帶來的快樂,少了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接觸。

我理解這種感嘆的來由,也明白現實接觸的重要,可從另一方面來說,網絡確實減少了一些內向者的孤立感。

自然,能夠喜歡孤獨的人,是偉大的。

可偉大的人總是少數,蕓蕓眾生,默默如我,都是極喜歡孤獨,又害怕冷清,更不愿意承認自己是個異類似的怪物。

大概從國中開始,就發現自己和身邊的同學略有不同。越長大,越孤單,很多時候總覺得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身邊的一切。社會是一個人與人的集合,每個人都被安排在這個網絡之中,然后通過法定或者俗成的規約,成為彼此的彼此。但每個人,真地愿意接受這樣一個安排嗎?特別是當一個人的想法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時候,班級九成九的人想去露營,可我只想待在家里看沒看完的漫畫;班級九成九的人想要踢球,可我只想去看電視上的沒看完的電視劇;班級九成九的人喜歡坐在一起打牌,可我根本不喜歡邊說話便打牌的氛圍。運動代表健康,可歷史上活得久的人,很多都是靜坐吐納。葛洪記錄的神仙們,大都是去煉丹,并沒見到有體育健將成為天兵天將的。

不管如何有道理,我心里的想法總是異于他人的。所以,看著身邊人在社交場合游刃有余,我是羨慕且自慚形愧。這種心理伴隨我很長時間,而努力扮出可以融入身邊世界的樣子,也讓我感到格外吃力。事實上,對于我來說,只是靜靜坐著,聽到喜歡的事情,就聽一聽,如果沒有喜歡的事情,也就自己默默不發言。這樣就很好。但為了讓別人感到滿意,我不得不努力地講話,這讓我筋疲力竭。

我終究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隨著時間推移,兩件事改變了我。

一件事就是讀書。讀書真能改變一個人,特別是讀那些花了一輩子寫成的書。

有的書讓你的視野更寬廣,彷佛帶你走上從未到過的高山,讓自己的焦慮不再停留在腳下那條坑洼小路,而是一路看去,隨著大河滔滔,九曲向前,不舍晝夜,終于見到那種嘆為觀止的海天一色。

有的書讓你的心情更開朗,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發展,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一切既非永恒,也不是短暫,無法追求。我們的心靈可以更安靜,將所有的注意返照回自己的心臺。關注自己,而不是關注世界,世界是從我們自身推衍出去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之大同,世界大同。先從我做起,而不是相反,先從最直接的感受做起,而不是從定義開始。

有的書讓你的痛苦減輕,因為你發現自己的苦痛,自己的悲涼,自己的挫折,其實都算不得什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并不是上天討厭某個人,只是大雨滂沱,月光熹微,每個人都會碰到忘帶傘的時候,每個人也都能見到烏云散開后的月光。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不是去做書櫥,而是去看一看,那些著書的人,經歷了什么,做過了什么,所思所行,所言所語。

讀書原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自己。

除了讀書,還有一件事就是網絡。

如果沒有網絡,可能我一生很難遇到幾個真正的朋友。即使過了這么多年,身邊也接觸過更多的人,我也仍然可以如此斷言。古人沒有網絡,所以知己難求,你很難說伯牙巧合到遇到了子期,我其實更愿意認為這是一個傳說。莊子與惠施的故事,倒是有可能是真實的,但莊子和惠施的辯論,也只是一種對手上的惺惺相惜,而不是在逍遙游的境界中,得到高山流水的共鳴。

但網絡拉進了人們,特別是早期網絡的那些更垂直的小眾興趣版塊。

我現在了解的很多知識,認識過的一些同好朋友,都是在網絡上找到的,后來見過的也有,但多是相隔遙遠,只能神交。

但這種認識,仍然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每個人的心情也不是古怪的。在這個世界上,有著那么那么多的人,總有一個和我一樣的人,有著和我一樣的感受,想著和我一樣的夢,做著和我一樣感到開心的事。當我悲傷的時候,也許亞馬遜會有一個人落淚;當我開心的時候,北極的帳篷下,也許有一個人正在一樣微笑;同一片星空,如果我指著北極星,說:看,那是北方。

你會說嗎?

是的,那是北方。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