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尋找失去的小說

每個人都在生命里尋找一本獨屬於自己的小說。

我不是「每個人」,所以,我在第二行表示:這句話不一定對。

於是,當你看到這裏,前路仍是茫茫。

※ ※ ※

你說得對,沒有人可以為誰解答明天,我們都是自己找到的。

可誰都有脆弱無助的時候,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所以,不管一個人是樂觀豁達,還是失意落魄,總有他自己的生活,等着他自己去承受。

不一定總需要很多人壯膽,我們才會去走遠路,也不一定有了恐懼,就可以不必前行。

這不是說着大話,更不是有所欺騙。

我們的內心,往往敏感,有着更多鋭利的直覺。

這是一種秘密,很難說給身邊的熟人去聽。

我們坐在一起,可以聊起冰島的一位少女,卻不肯說說昨天那場突如其來的憂鬱。

可以讓自己的錢包成為對方的寶庫,卻不會把一個人的名字,告訴給這個人。

我們自尊自大,我們自卑自怨。

像一個不是王子的哈姆雷特,懂得了整個宇宙,卻不愛自己。

所以,一切就顯得茫茫起來。

有位朋友看着遠山,說那是被鎖住的霧氣。

我們的青春和過去,到底被鎖在了哪裏?又為何被鎖呢?

但我這位朋友如此說,卻不是有什麽感傷,因為他喜歡那霧氣,他是個攝影家。

我想,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悲哀。

但或許也並非如此。

人的猶疑正在於人本身的獨特。我們的悲哀是這樣,我們的寂寞是這樣,我們在城市裏尋覓不到卻喃喃自語的,也是這樣。

所以我喜歡一本足以治愈自己的小說。

但我很難找到。因為作者和我一樣,都有自己要面對的問題,即使他為了金錢而和我妥協,但終究有一天,他仍然要遠去。

正如我們開頭所知,因為每個人都要找那獨特的一本小說。

所以我很困惑。

但我並不絶望,甚至也沒有些許悲傷。這是第二行的明智,第三行的寬容,以及未來可以期待的無數行生活。

我們理解了自己,也就理解了生活。但這是屬於「我」的生活,而非是每個人。

於是,世界便成為了世界,而我們則是彼此能看見,卻無法也不願連接在一起的島嶼。

很早以前,就有人喜歡做一些事,開始是為了喜歡,後來則成了習慣,然後等到我們再想起的時候,早已不再記得最初為何喜歡,又為何成為習慣。

我們是在確認自我的存在?還是在表達自我的獨特?

自然都不是,因為這一行的堅持和下一行的放棄,都是我們自己。

※ ※ ※

「是因為有人喜歡嗎?」

「不是。」

「是因為寂寞嗎?」

「不是。」

「為了什麽?」

「也許,只是也許,因為一種莫名的召喚。」

「不知為什麽,我雖然不相信,但卻能夠聽見你說的召喚。」

「這不是幻覺,而是一種共鳴。未來會共鳴剛過去的一切生活,而我們則與那未知未來無法確定的一切,有着共鳴——或許,這就是召喚。不管我們相不相信,不管我們同不同意。」

「你說的或許是對的。」

「我說的也可能不對,不是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