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失去家鄉的人

失去家鄉的人,卻未必是流浪者。

我曾年年都看到她,幾乎從未改變的藍色大褂,圍巾裹好的頭髮,一雙黑色布鞋,還有那副蒼老可憐的模樣。

她活動的地點也很固定,所以我才能總是碰到她。

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個求助者,而是一個打工的人。即使她早已過了該工作的年紀,可沒有人認為這個社會上的各種福利,是現實中的理所當然。

我並不想惡語相加,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即使那些都市傳說,早已把每個人的善心刺破割痛無數次,但人心里的善,並不會完全消失,只是更好的隱藏。

就我所知,身邊的一些人,一直在默默網上捐款,資助那些遇到困難的人。而我不知道的,恐怕還有更多。一個良好的社會,最顯眼的一定不是那些號召呼籲,而是這種不想被人知道的善。

我看到的她,是一個乞討者,要錢,正像那些打着聾啞人招牌的求助者,也許只是一個騙局。

我相信最初人們願意幫助她,這才讓她候鳥一樣,每年的相同時間,就站在這裏,看着每個進出的人。

但那幾乎不變的衣服,看起來太過整齊乾淨,那反復出現的頻率,總會消耗掉人們可貴的善良。

終於有一天,她不來了。可另一些也許和她一樣的同伴,在我經過的其他地方出現,有時是在馬路上,有時是在公共交通的建築附近。有的年老髮白,有的四肢殘缺,有的不發一言,有的謝謝不斷。他們的共同名字,大概就是職業乞討者。

乞討者變為職業乞丐,職業乞丐養出了以此為業的闊氣人。這就像善心變成了產業,勸捐募錢造就了善堂世家,一代兩代三代,從此發家致富。如果你看過《官場現形記》,一定知道我在說那段情節。

乞討者讓人同情,職業乞討者卻讓人覺得難以平靜。

為什麽人們會同情乞討者,願意幫助他們?這又讓我想起看過的另一個故事,在某個年代裏,某對母子聽到門外有人乞討,孩子不喜歡將自己的食物給陌生人,母親則不僅將自己的食物分出去,還同情地和乞討者說話安慰。

這個故事的教育結尾,我沒記住,可這個細節我卻記住了。

乞討者是有尊嚴的,所以母親不僅要給以食物上的幫助,還要表達同樣作為人類的同情,你很難說乞討者到底更會感謝哪种行為。

而這也乞討者,則是失去家鄉的人,也許他還有一處安身歸老的所在,可對於人生而來的尊嚴,卻早已不可確認了。

世間很多無本的生意,其實不是沒有成本,真正讓他們付出的,正是他們身為一個人的所以然。

我不知道大家讀完后,會想些什麽,可我知道,沒人喜歡讀別人教育自己的大道理。因為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桿秤,我相信大家都有一樣能夠感知善的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