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天知道

昨天還說,自己修身不夠,一件小事,還惹得自己心緒不寧。

結果,忽然間天氣變化,一場大雨就解決了這件小事。

因為涉及到另一個人,所以不能講細節,不過從幾天前得到通知,就一直放不下。

這就是我個人的缺點,當然我現在已不會有什麽自卑,或者遮遮掩掩,這比我小時候強太多。我現在還記得,不能直面自己缺點時,別人一旦提到,甚至只是無意掛及,就會讓我面紅耳赤,即使不是火冒三丈,也要懊悔半天。這種難過的心情,有時候會衝着別人,擺出一副冷麵孔,好像誰都欠我三吊錢;有時候則衝着自己,自卑自憐,處處覺得自己沒用,受人嘲笑。

這種心理當真是一個人難以克服,甚至難以自我發覺的事情,我也是在很久以後,讀了一些書,受了一些事情上的磨練,才漸漸好了一些。

就像後來被大家熟悉的抑鬱,這就像三毛筆下的雨季,來的時候,也不清楚,去的時候,也不明白。我自己曾經感受過那種絶望,真是那種忽然大雨,天色一下子黑起來的心情。不過,我只是在患病的邊緣,還沒有達到那種已經進入病理化的階段。所以,我一直很佩服那些走出抑鬱症的人,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其中一個還寫過一篇怎麽走出抑鬱症的文章,教導有同樣遭遇的人。不過,後來沒寫完。寫字確實是個苦差事。哈。

但事情就是這樣,本來裝在心裏的事情,一場大雨下來,停工停課,雖說我們這裏常來這種天氣,可我也想不到,這幾天會有這麽大的風雨,而這風雨偏偏出現在今天。

古人總說,真正的聖人是可以預判到未來,包括各家宗教,都有一些諸如天眼通之類的神通,可以看到將要發生的事。哎,寫到這裏,都覺得滲得慌。這也是看那些電視,看太多的緣故,總覺得神神怪怪,還是不要沾染得好。子曰敬而遠之。但聖人的預判又是什麽道理呢?

在現代的科學體系下,一般都認為這是一種邏輯推理,雖然看起來神秘莫測,其實和華生驚訝於福爾摩斯的斷言一樣,無非是觀察的深度和方向不同,聖人能看見的細節更多。

但也有這樣的說法,認為聖人之所以可以判斷未來,是因為他心中有一個“漸”字,也就是慢慢發展,由小及大的意思。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履霜冰至,聖人之所以能夠顯得具有神通,只是因為他們更具備長遠的眼光,可以從歷史中得到教訓,從而在現實中發現微小的開端,從而預測這種微而遠,小而深的事情。

若是如此說,王陽明先生說的自然沒錯,街上人人可以做聖人。

我們可能不是缺方法,而是卻心態。

聖人也不是什麽都去算,孔子出國,也不會先算好日子,他有自己的道,所以離開的時候坦然,回來的時候坦然,坦然地來回,也就不需要找個算命先生。

按照殷商王朝的習慣,大事小事,都要找巫師,大家一起鑽一鑽,燒一燒,然後猜一猜。到了周王朝,雖然不再那麽崇拜鬼神,可在朝堂上仍然有各種各樣的祭祀官員,包括我們現在稱之為大仙的那些巫師,當時都被設置了專門職位,安排了固定職責。甚至他們都有自己的作法記録,如果遇到難題,還可以翻看之前巫師們的法術,來進行學習模仿。

這種敬鬼神,如神在的傳統,其實一直伴隨着整個社會。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還有一位叫汪輝祖的名幕,還記述自己選擇做刑名師爺這條道路時,他的母親所說的那些警示,而他也一輩子都記住教誨,不敢欺天,不敢辱祖。這種天日昭昭的觀念和那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為,混合在一起,才是中國的宗教觀念。

這也是後來佛教道教的真正理念,最終化成諸如《陰鷙文》《太上感應篇》《關帝真君覺世真經》之類的勸善書,影響深遠,直入人心,即使不識字,也一樣有這樣的觀念存在。這也是為什麽人要有一定的信仰,不迷信,但要有信仰。這種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但必須有一種不是人間法律的東西,來讓個人警醒。

原本題目是無法預計,但總覺得不好,所以改成現在這個。

所謂天知道,天當然知“道”,真正不知的是人,因此也許這個題目也不合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