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如果向好的方面想,這句話其實可以很溫暖。愚公移山,我你從初一開始做,做到十五再換成我,兩個人齊心協力,終究可以克服一切困難。

可惜這句話的真正意味不是這樣。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以直報怨。只不過,題目這句話更帶一些狠毒之意。這樣的話,就讓人不能細想,因果反復的力量要遠超我們想象。記得曾有過一個心理實驗,也就是讓兩個志願者,各自控制某種裝置,就像互打耳光一樣,各自根據對方給自己的傷害,決定回應多大力量。結果是可想而知,每個人都把更多的傷害,回擊給了對方。

傷害和戰爭一樣,可以決定開始,但無法決定結束。結束的最大原因往往是筋疲力竭,而不是覺得公平合理。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很公平嗎?當然不會,每個人都會覺得委屈,即使是那個開始的人,也是一樣。當薩達姆開始自己戰爭決定,他會覺得自己是在欺負別人嗎?當然不是,他認為自己只是在取回應得的那部分而已。這就像童話裏的王后,如果創作者能夠給她一些說話的機會,她也會認為結尾給她的報應,有些過分了,畢竟白雪公主怎麽都沒有事。

可世界的紛亂和殘酷,讓我們明白一件事,那些決定開始,要做初一的聰明人,總是在重複又重複。並且也總是自認為:我已經很委屈了,只是做到這裏,還有很多留給你呢。

雪球是越滾越大的,野心是越放縱,欲而不可收拾的。

戰國之中的齊國便曾如此衰敗下去。那時候的君主叫作齊湣王,他以自己奇特的死法,而讓人印象深刻。我就不複述其中的殘忍了,只能說這位殺人的楚將淖齒,同樣沒有什麽好下場,也反映了楚國自身政局的混亂。齊湣王在死前十分自大,即使在倉皇逃竄的時候,依然相信身邊侍從的奉承,堅信自己是英明偉大的,所以他會擺着架子,寄希望於仍能回到國都,重新做他的夢。可惜,可惜,夢終究是要被打破的。我不知道,當齊湣王被施以酷刑,最終哀哀而死的時候,到底在想什麽。善良的人一定認為他會後悔,可我卻認為,這種後悔裏面是不會有對自己的反省的。這就像項羽烏江自刎,一生都不相信自己做錯了什麽,只是認為天人都在欺負他而已。

初一十五,總是在反復輪迴,而一代人長大,一代人老去,誰又學得更聰明了一些呢?

也許有,也許沒有。

這些天看書,一本小書的後記里所描寫的事情,如此眼熟,可它卻發生在很久以前。那一代人都已經要逝去了,可有一代人卻自己蒙着眼睛。聰明的,以為自己聰明,高大的,以為自己高大,可所有人都明白,馬車的奔騰已經走在了懸崖邊緣。即使馬車還能行走,可堵着耳朵閉着眼睛的馭手,能夠到死都不放手嗎?

那些真正英明的人,會在臨死前得到一種解脫。可也有一些人,將在生前就明白,當初做過的事情,是多麽愚蠢。那些翻覆雲雨的小人,難道說真能逃得脫後人的評議?

要想讓一些事情,不因為人走茶涼,也許就要依靠一些不被自己意志影響的事情。就像我們拄着柺杖,一定要有大地,不依我們意志而存在,才能讓我們站穩。可要是我們把一切都放在自己身上,然後妄想自己死去,還可以讓一切如常,這又怎麽可能呢?

唐太宗能避免嗎?宋太祖能避免嗎?

朱元璋避免了嗎?皇太極避免了嗎?

紛紛攘攘,你方歌罷我登場,都以為千秋萬歲,哪知道後人看得正分明,不過是臺上臺下,笑話一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