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正阳
骆正阳

虽然matters有卧底,但是听说有打赏,所以换了个名字又回来了(卑微)。 以前的文章都隐藏啦~

地摊经济:又一把可割可弃的新韭菜

在我的印象里,第一次看到地摊经济相关的内容大概是5月25号的时候,那时有些媒体开始发文鼓励大家摆地摊,这些消息比总理点赞的时间点还要早上几天。

当我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我就明白,经济和失业率的问题真的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这两天知乎上也在讨论地摊经济价值大不大、可不可以复制。

我的观点很简单:价值不大,不可复制。


很多网友都说开放摆地摊是为了增加城市烟火气、增加市民收入,机智一点的网友会说其实是为了解决就业,再机智一点的网友···再机智一点的网友都不敢说话。

这个策略终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凡有别的法子,老爷们都不会想开放地摊,搞得城市“乌七八糟”。

毕竟这种形象跟我们平时的战狼式报导里的形象差太多了,打脸啊!

所以说这个事,不可复制,等后面有别的法子了,也不会有人想复制。


前些天我这边还看到些新闻报导,说某地地摊摊主一天的销售额有四万。

四万是个什么概念?

他一年哪怕只有半年能达到这个销售额,算下来就是七百二十万。要是每天都有这个销售额,一年将近一千五百万,就算10%的利润,一年都能挣一百五十万。

结果一看原文,别人“地摊”一晚上能摆120桌。

你tm管这叫地摊???

为了忽悠人摆地摊真的跟疯了一样,要真这么有价值还用着他们来吹吗?大家早把街头填满了。


真实的地摊,算上卖货的小推车,全摊的成本价估计能到四万,要是连小推车都没有,那多半连四千都不到,更别说销售额达到四万。

但有些小摊其实还是很挣钱的。

一个煎饼六块,毛利50%(百度出来的结果是70%+,我这里已经算得很保守了),一个早上卖二十个出去,一上午的毛利就有60。

这么算下来,一天的毛利180,不过分吧?

一个月赚5400,这可能比二线城市的小白领工资还高一些,而且真实数字只会更大不会更小。


但如果另外一个人也掺和进来卖煎饼呢?另外两个人也掺和进来卖煎饼呢?

我这么说吧,会去地摊消费的始终会去地摊,不愿意去地摊消费的这辈子都不会去地摊。

所以以前是一百个煎饼摊儿管一万个人的消费,现在是五百个煎饼摊儿管一万个人的消费,那煎饼摊儿还赚个毛。

而且现在是大家都没钱的时候,你开一家店挣不到钱,你开一百家店也一样挣不到钱。

因为你不挣钱的根本原因不是你店面不够多,而是根本没人买。

你说这能产生经济价值吗?

不仅没产生多少经济价值,以前有钱的反而还穷了,以前穷的也没富多少。


明明连市场都还没理清,立马就开始用日入四万鼓吹人们摆地摊。

抖音上全是摆地摊的视频,公众号全是摆地摊的文章,微博上也到处做摆地摊的营销。

不明真相的群众四处进货,生怕赶不上这一波所谓的“风口”。

货款成了GDP,货物却砸在了手里卖不出去。

你地摊做起来了,旁边的实体店又怎么活?

关键是经过疫情的摧残,大家有没有钱消费都另说。

反正最后GDP上去了,就业率好看了,税收上涨了,原本就已经失业的韭菜又被割了一刀。

这叫什么?这叫“下沉式割韭菜”。


其实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摆地摊并不算是什么坏事。

如果不是老爷们对地方有市容市貌和卫生城市的评定,地方政府真的要爱死摆地摊这种能增加居民幸福度、能促进消费、能解决就业的事情。

但不管摆地摊是好是坏,不顾市场环境地乱吹,非蠢即坏。


那这个产业究竟怎样才能成为社会发展利好?

很简单,像泰国、马来西亚、台湾这些地方一样,把地摊弄成夜市,市场化、产业化、规范化、集群化。

当大家觉得这些不是地摊,是夜市,是工作生产、生活消费的一部分,规模、价值全部交给市场去评定,那才是真的有出路了。

但是等就业率和经济的问题一解决,老爷们还愿意狠心看着城市变得脏乱差吗?老爷们会花心思去制定夜市产业规范吗?

呵···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