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gressiveThroat
AggressiveThroat

山东人/以前喜欢打游戏,现在喜欢看人打游戏 播客/电影/看书/历史/经济/科学 Si vis pacem para bellum

海外生存指南,多个朋友多条路,没出去前也可以铺路

2013年在埃及做了两个多月的AIESEC志愿者

2015年大学毕业和在英国留学的前女友在欧陆自由行21天,在英国本土呆了不到两个月。其他的都是短期自由行,比如马来西亚学潜水的不到半个月,当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段经历没什么大的收获(为什么华人那么多多多多==)。但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实实在在的心得。跟EX去彭赞斯的时候因为汇率的问题导致银行卡一时间余额为零(因为当时要买去欧洲的机票,所以要用英镑走欧元的账户,但是扣款的时候遇上汇率变动,导致上一笔扣款pending,便自动又扣了一笔,虽然汇率变动前的那一笔会退回来,但是要等几天,我们没法等),无奈只能打电话给她同在英国的一个同学,对方马上借了一千英镑过来,真的是解了燃眉之急,后面也是一个同学要紧急回国,找了个仅仅认识不到一周的朋友暂放行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是,要小心华人,在英国跟EX的朋友聊天时,几个已经工作或者高中时就开始在那里学习的都说了要防华人的事情,其中一个哥们一开始给华人做会计,后来才发现对方涉黑,幸好全身而退,其他的被华人房东坑被华人同学骗,甚至EX这个仅仅在英国呆了四年的女生都被同组的华人坑过,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但是!这不代表就真的要远离一切华人,因为大部分留学生是真的抱着求学的心态,而因为大家涉世未深,在一些地方上可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会做出一些看起来自私实际上是防御的行为,是真的可以理解的,这其实也是人生的历练,而房东什么的其实多用点心查一查总能避开不好的,选择了留学,那迎面而来的都是挑战,但当你战胜了他们,你会变得真正强大(虽然……可能有点过,EX后来在上海找了个有钱的快六十岁的大叔,对于摸爬滚打胜出的留学生来说,培养一个年轻的跟找个现成的果然还是后者更好)。

就算是我在埃及志愿者那一阵也是深刻的警醒,跟先辈们搞好关系,跟着一个美国的志愿者一路走一路问,套近乎(男生聊电影和游戏总是没问题,再不就是感情),不然电话卡网卡什么的都不知道去哪弄,跟当地一个留学生就在City Star吃了一次冰激凌,后面护照被扔洗衣机的时候他帮了很大的忙,不然根本不知道怎么省钱去大使馆(当地出租车司机漫天要价,二十埃镑的路程可以面不改色的问你要五十美元)。

当时因为条件有限人又很多,华语区陆港台我们五个人加一个印度裔的英国妹子就抱团取暖,真的是当时积累了深厚的革命友情,因为后面发生了一次小政变,大家不得不去西奈半岛的沙姆沙伊赫暂避(虽然名义上小政变,但让当地人胆战心惊的西奈半岛居然也比首都安全),当时真就是相互支持相互依靠了,患难见真情,但也得先有情。

嗯……纯印度人倒是真的得留心

其实微信上加了不少外国人,多数是在国内教英语的老师,有的兼职有的全职有的在国内有的在国外,最近五年算是自己的英语真正开始长进的时候,同时也算是给他们稍微留了点中华文化的念想,虽然有时候也挺无奈,他们有的只是一时兴起或者三分钟热度,聊完了就算了,也不会有什么深入的了解。

除了一个,他是伊拉克老兵,空军,并不是飞行员,哔哩哔哩上问了些外籍军事主播说可能是地面特勤,当然服役经历这块倒也没仔细了解,怕有PTSD什么的,勾起人家不好的回忆不礼貌,但跟他学口语的过程确实比其他的几位更能略窥美国的文化的一些方面,因为他确实是“忧国忧民”的那一类,以至于他坚持用telegram与我们沟通,

疫情以前一件事确实也让我触动挺大,他向我和其他两个一起跟他学的中国人求助,口罩紧缺,他所在的州政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给予当地足够的口罩,所以我们一方面国内UPS寄了一些,同时联系加拿大的华人群寄了一些,当然他也邀请我有机会可以去一趟,有他带着应该能更接地气的了解一下美国吧,算是给自己准备的未来的准备,当然也会想带着他在国内走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