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泥
豆泥

分散式自治實踐與研究者,尋找有別於電馭極權與財閥亂鬥的第三條路。喜歡討論,請別客氣與我討論。

關於藝術與分散式科技,兩本閱讀推薦

這週有兩本我很喜歡的刊物出版了,都與新媒體藝術有關,很榮幸能成為其中一本的作者之一。一本是《藝術松 ARThon》年刊第三期,主題為 Web3;另一本由蛇形藝廊出版的小手冊《FAE3, Future Art Ecosystem 3》,也是年刊,也是第三期,恰好也是 Web3。

這週有兩本我很喜歡的刊物出版了,都與新媒體藝術有關,很榮幸能成為其中一本的作者之一。一本是由數位藝術基金會出版的《藝術松 ARThon》年刊第三期,主題為 Web3;另一本由蛇形藝廊(Serpertine Gallery)出版的小手冊《FAE3, Future Art Ecosystem 3》,也是年刊,也是第三期,主題是藝術與去中心科技(Art x Decentralised Tech),恰好也是 Web3。

  1. 藝術松No.3:關於Web3
  2. Future Art Ecosystem 3

身為愛好者,前兩年的《藝術松》給我很大的喜悅,第一期主題為 VR(虛擬實境),第二期為 AI(人工智慧)。藝術松的文章擺明著不是給一般人看的,但越生冷的文章我越愛。

兩期藝術松皆收錄海內外藝術創作者、評論者、研究者對於科技體的想像。首先讀者必須了解新科技的定義,再來是科技影響社會到什麼程度(這裡需要線性敘事),最後才是藝術家如何介入其中。我們能從文章得知,藝術家看到做到了什麼我們怎麼想也想不到的事物。


時間點真是恰恰好,在讀完兩期《藝術松》後,六月時收到來信邀稿,我當然是很開心地加入寫作行列,因為其他人都是我很敬重的老師!我的主題為「Web3關鍵字:去 / 中心化」。在寫稿時,我只有一個目標,這篇文章必須歷時五年而不過時。五年大概是 Web3 世界的認知邊界,十年我實在沒把握。希望 2027 年的未來人翻閱這篇文章時,大抵上沒有脫軌太多,相關觀念還能夠順利解讀。這就如同我們回去翻 2017 年的加密貨幣相關書籍,縱使寫得很認真詳細,但總有一種觀念不可用的失落感,更不用說 2012 年的區塊鏈出版品。

雜誌上架後,我本來很擔心文字不容易傳播(實體出版品的囹圄),但非常幸運的,博客來網路書店的內容連載竟然跳過開頭,逕自連載我的部分,所以大家可以免費看到《去 / 中心化》全文

如果大家閱讀我的部分,會發現我沒有展開敘述 NFT 藝術或 Web3 藝術,只釐清去中心化的四個層次,與這四個層次的技術工具所造成的文化現象。這是由於我認為五年後的 Web3 社會模式將與此刻差異甚大,上頭的創作生態系肯定已被顛覆好幾輪(比如最近 FTX 中心化交易所暴雷,讓 Solana 區塊鏈生態系產生重大影響;USDT 脫鉤近乎歸零,對 Terra 區塊鏈生態系致命打擊),但列舉的去中心化已大致底定,不會改變。

這四個層面分別為「數位資產與去中心化」、「儲存的去中心化」、「交換的去中心化」、「展示的去中心化」。未來五年的科技、創作、交際的主旋律圍繞在這此。


如同過去幾個月我反覆提到,但凡提到 NFT Art,都是嚴重分裂的分眾化世界,情形嚴重到所有一家之言,都是盲人摸象。圈內人摸象,圈外人也很可能無法冷眼旁觀,還是在摸象。張寶成最近在台新藝術基金會網站 Artalks 開的專欄 Art & NFT 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他故意採用三對三鬥牛賽(三位各圈評論者 vs. 三位各圈創作者)為案例,細微的構出不同觀點的立體感。​

回到藝術松,老實說這兩天第一次看到目錄我蠻困惑的,怎麼一本討論 Web3 的文集,有三分之一主題為元宇宙(Metaverse)呢?兩者對我而言是一種天差地遠但偶有交集的場域。但想想與其糾結在名詞定義,不如直接打開雜誌來看看大家怎麼看怎麼想。​

我告誡自己行動者千萬不要流於訓詁的窠臼,不同名詞是不同專業背景與生命經驗折射出來的想像,如果這個想像能帶來任何一點神思,那便值回票價。

當網路工作者還在爭論 Web3 到底是什麼,是全球資訊網發明者提姆.柏內茲.李提出的語意網路(Semantic Web)?還是現在熱門的「擁有」數位物件的網路時代?世界上的各部落已如大航海時代探索未知境界,各式各樣的產品、行動、社群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也順勢將 Web3 的定義靠向區塊鏈科技發展這邊。所以名詞定義是流動的,但有些文化關係與技術發展是扎實的,我的這篇文章便是試圖將扎實的部分明白寫出來。

我很樂見元宇宙走向 Web3 這邊。元宇宙是皮,會感受冷暖;Web3 是骨幹,能撐起軀幹。​


以阿亂與林經堯今天發行的「白紙 NFT」為例,這些不同的白紙,能夠快速跨國被機器人、套利者、收藏者、議題支持者收藏交換,是建構在新的資產習慣、儲存原理、交換平台與展示服務上面。關於藝術家與社會議題之間的關係,早已產生巨大的變化。

這方面可以看看最前面提到的《FAE3, Future Art Ecosystem 3》,蛇形藝廊今年將「分散式科技如何創造全新的文化基礎建設」作為主體,進行了完整分析。FAB DAO 之所以將自己命名為「藝術銀行」,便是基於 Web3 還權於民(使用者)的觀點,人人都將成為自己的藝術銀行,而集體治理,能夠將藝術點出的議題、文化、公共性野心推向更遠。

所以也推薦《FAE3, Future Art Ecosystem 3》,如果有人想一起來讀這本免費小書,組讀書會一起讀,一起討論!小弟我讀到一半。

​總之推薦這兩本雜誌給同樣喜愛科技與藝術的大家!感謝垂青給我機會的主編與編輯群,能用自己的文字登上喜歡的雜誌真是無上喜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