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泥
豆泥

分散式自治實踐與研究者,尋找有別於電馭極權與財閥亂鬥的第三條路。喜歡討論,請別客氣與我討論。

百岳計畫「我們想打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生成藝術。」

(编辑过)
「百岳 NFT」可以說是一張具有投票功能的捐款收據,但這張收據本身的藝術價值可能遠不只是一張收據。這篇文分享百岳計畫的生成藝術,與其藝術家。

關於百岳計畫,我想說的是:「我們想打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生成藝術。」

百岳計畫是一萬張 NFT、一場社群治理實驗、一檔生成藝術展覽、一場關於台灣的 web3 非營利行動,它有很多面向。

簡單來講,這一萬張生成藝術 NFT 由五位享譽國際的台灣生成藝術家打造,一張 NFT 約等值新台幣 1000 元(今日匯率),匯集 1000 萬成為元宇宙公共資金。公共資金並非由我把持,而是由所有收藏者共同治理,栽種台灣的非營利生態系。

很大、很遠、很理想。

「百岳 NFT」可以說是一張具有投票功能的捐款收據,但這張收據本身的藝術價值可能遠不只是一張收據。

這篇文來分享百岳計畫的生成藝術,還有背後的藝術家。

我們想打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生成藝術。

百岳計畫 WIP *未完成稿

這半年來我醉心於生成藝術,以收藏者與分享者身份混跡江湖,因此結交了此前完全不會認識的朋友們,年齡背景根本不是問題,這些人在 NFT 世界都是全新的人。

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歷史悠久,人類藉由某種自動化的過程讓創作生成,目前的主要工具以程式碼為主,此類工具又稱為 Creative Coding。由於 NFT 橫空出世讓生成藝術出現劇烈的變化,尤其是這一年,在世界進入熊市的狀態下,生成藝術交易市場仍然在熱烈運作,創作者與收藏者彼此仍然交流與迭代。

生成藝術 NFT 是什麼模樣?首先創作者寫好一串程式碼後打包上架,收藏者在鑄造的過程中,會獲得一張特別的 NFT,其風格與其他人鑄造出來的作品相似,但仍獨一無二,這樣的概念稱為可控的隨機性(controlled randomness)。

單單因為這個概念,生成藝術 NFT 已創造出超過 300 億台幣的交易量,而這個市場還誕生不到兩年,以橫空出世形容,並不過分。

如何在同一套視覺體系中和而不同,創造稀缺性、多元性之餘,又維持自己的創作風格,成為生成藝術家的新課題。但容我暫時將這不到兩年的市場新規則擺一邊,什麼樣的生成藝術可以歷久彌新,五年十年,甚至是百年後仍會被廣泛討論,這是百岳計畫提出的挑戰。


而五位生成藝術家接受挑戰,分別為吳哲宇、林逸文、王連晟(蝦爸)、林經堯、王新仁(阿亂)。最後由黃新整合五位藝術家各自的創作物,成為最佳第六人。套用張寶成(也是百岳計畫的共同策展人)的話,整合之後的五張百岳,成為了新的作品。

阿亂曾經說過:「我們很幸運地能在 2021 年接觸生成藝術市場,但早在十年前,我們就在做了,即使當時不為人所熟知。」

以上這六位創作者,背景各異,年齡各異,共同點是在這一年內瘋狂地投入生成藝術「市場」,並且身經百戰。所謂「幣圈一日,人間十年」,用在 NFT 創作者身上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每日要接收的資訊量實在太過巨大,加上社群與市場的雙重激勵迴圈,自我進步的頻率遠高於過去。

百岳藝術家,這裡有兩位 Artblocks 藝術家,此刻又即將有第三位登上 Artblocks 這個生成藝術殿堂。此外這六位都是 fxhash 出眾創作家,月初才有兩位 fxhash 的作品登上巴塞爾藝博會香港的主展區。在線下世界,我們有流明獎得主、台北獎得主、有三位音像藝術藝術家、有老練的互動設計師、散居於台灣、紐約、倫敦。


這些故事,我都有寫文介紹過,但容我再重新介紹一次這六名藝術家。

吳哲宇,我的多年好友,經營 Creative Coding 線上教學多年,去年因為 Artblocks 海火腿被抄襲事件而為人所知。後來以 Electriz 為其代表作登上 Artblocks,也因為這個專案的慈善捐款,直接觸發了我們百岳計畫的誕生。27 歲的他,也在 NFT 浪潮中參與了 Zombie Club 與 White Castle 的創作,風格大膽多變,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我曾在旁親眼見其寫 code 創作的過程,實在佩服其行雲流水。

林逸文,在英台灣人,互動藝術家與設計師,參與多場歐洲大型互動藝術專案。我們會認識逸文,全是因為 Tezos 藝術社群與生成藝術平台 fxhash。其溫暖纖細的創作方法屢屢獲得市場肯定,同時也是第二次 fx(collab) 的領銜人,與林經堯、王新仁共同譜寫出 Collage。

王連晟,台灣科技藝術家,同時在北藝大執教。流明獎與台北獎得主,在數位藝術界有許多為人稱道的創作,如劇場作品《客廳》、前陣子在北美館的個展《混沌邊界》等,本身也是音像藝術家。說來慚愧,我曾上過蝦爸的程式創作課,但至今仍沒有做出自己的作品...。

林經堯,同時擁有多重身份,音樂系畢業、第一屆北藝科藝所、網媒所博士。製作人、音像藝術家、數位藝術家、南藝大執教等等。對真實世界的我而言,在輩份上可能是好幾代以上的大大,但在 NFT 社群沒有人在意這個。我想要強調的是經堯自從投入生成藝術領域以後,其作品進化的速度與產量非常驚人,上個月登上巴塞爾藝博會香港,後又不斷產出新作,且風格各異。

阿亂王新仁,台北獎得主、音像藝術與數位藝術家、投身於開源程式碼藝術教學十年、現在是 AkaSwap 藝術總監,集合藝術家、NFT 項目方、平台方角色於一身。目前在 Artblocks 發表 Good Vibrations、在 fxhash 發表完混沌三系列(Chaos Series),基本上是台灣生成藝術界的領頭羊。

黃新,互動藝術家,多次臉書 VR 大賽得主,最近拿到若水的文策院特別獎,本身是藝術類型的 NFT 大量收藏者與創作者。去年在 Tezos 鏈上,開發 Pocket HEN 來幫助大家進行更有效率的收藏,成為收藏者眼中的超級好朋友。

以上這六位創作者,如果以台灣的山岳為主題,共同製作生成藝術,是不是令人興奮呢?

延伸文章請參見:

  1. 吳哲宇:NFT故事集:用程式碼畫畫賣出一億元的台灣人
  2. 王新仁:NFT故事集:登上萬神殿之後,王新仁的2021奮鬥史
  3. 王新仁:混沌三幕劇 — 解碼阿亂的加密、取樣、演算謎團
  4. 王連晟:到美術館欣賞 NFT 收藏(北美館/混沌空間)
  5. 林逸文、林經堯、王新仁:NFT故事集|演算藝術可以共創嗎?

這五名藝術家在我提出百岳計畫時,幾乎都是立即同意接受挑戰。讓我誠惶誠恐,而後在追加提出更困難的挑戰時,又不斷克服。如將每一位藝術家的版數提高到 2000 版,目前主流可以接受的最大版數到 1000 版已經很極限,原因是多樣性與重複性問題。

在十數週的討論下來,目前各藝術家已進入完成階段,有興趣的客倌請看文章隨附圖片。此外,我們有給各位藝術家關鍵字,分別如下:島嶼、植被、文明、秘境、巔峰。

每一位藝術家的作品,皆以各自的風格,挑戰既有的生成藝術市場,也挑戰自己,對自己展開提問。

吳哲宇的作品以高超的技術難度與大膽色系撞出山岳,這是一件可以互動的生成藝術作品。山岳隨著滑鼠游移而產生山色與構型上的變化,這是吃運算資源的、吃創作技法的、吃新工具熟稔度。阿亂評價哲宇,這是一個大膽的作法。哲宇沒有過去音像藝術展演、新媒體或科技藝術的包袱,對我而言,這可以說是加密原生(Crypto-native)的嘗試。這是島嶼。

林逸文以帶小孩上下學的通學路中,偶然看到森林中傾頹的樹木為出發點進行創作。雖然現為倫敦人,但成長於南投的他非常喜歡以山巒進行創作。這次的作品以 3D 模型為創作手法並壓印為平面視覺,創造出攝影視角,再加之近景紋理,這在生成藝術的創作方法非常特殊。這是植被。同時林逸文的作品也非常注重與左右他者作品的互動(預設為吳哲宇與王連晟的作品),因此在稜線處理上特別細膩。

王連晟挑戰以東方山水畫為題材,進行生成藝術創作,這是文明。且其山岳生成方式,並非以常見的雜訊演算法生成,而是以特殊的遞迴方式產生山巒。且因為其產生方式複雜,其呈現的視覺結果並無法百分之百與其他藝術家的作品產生協調連動,因此蝦爸以暴力解的方式犧牲數千張候選作品,只為了機率中最好的那張。蝦爸為資工系出身,其山岳經驗為大學時候在東海岸每天看山看海。其作品是可被放置在數位藝術脈絡下評析的,表面上符合「山有三遠:高遠、深遠、平遠」的山水畫技,實則以動態方式呈現山巒誕生的過程,這是極具運算美感的過程。

而經堯處理的是秘境。與他這陣子常使用的繁複紋理之作品不同,經堯對於百岳計畫,乃至於生成藝術的提問是:「當生成藝術品版數過大時,藝術家該如何思考作品形式?藝術家有可能跳脫多元性、稀缺性的預設立場嗎?」「當藝術家在玩稀缺性,會不會變成在做商品,而非作品?」因此經堯的作品是「慢」的,這是一部短片,在 90 秒的生成過程中,慢慢帶出一座座山稜線,誕生我們登山社所謂「摸早黑」的山景。這在繁複華麗的生成藝術品中是反其道而行的。但看起來簡單,過程其實複雜,這些色塊是經由數萬條細線交織而成,放大來看,可以看到如絹般的質感。

修訂:經堯的作品預覽連結 https://pse.is/49m9xs

最後是阿亂,處理巔峰。阿亂以版畫與台灣藝術史早期的色系作為創作媒材。根據阿亂自己的講法,「如何在本來就擁有的技巧下,還能回到初心?最終選擇胖胖、濁濁、笨笨,沒有這麼多炫的東西。」就在阿亂剛完成繁複的、曖昧的、炫技的混沌系列作品後,百岳計畫採取了大巧若拙的手法。請各位看官自行咀嚼阿亂提出的洞察。


傳播學先驅麥克魯漢曾經說過:「我們透過後視鏡(rear-view mirror)看現在,倒退走步入未來。」

當一門新興媒介、傳播管道、科技出現時,人類往往使用舊有的觀點來解釋新事物。NFT、生成藝術、數位藝術資產當然也是如此。生成藝術市場,正在經歷印象派、景物畫的時期,這算是一種審美擬古嗎?但當我們再次將後照鏡掰到前面,什麼會照映在我們面前,數代之後的未來會怎麼看待此時我們製作的生成藝術,在科技、美感、社會習慣大幅改變的未來?

這是百岳計畫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這幾個月間,我們這些人經過了漫長的對話,常常出現深刻的批判。雖然這些藝術家是一時之選,但真正顯現其價值的,其實是這些人願意耗費寶貴的時間進行大量對話。對話本身反應時代的反思,百岳是行內人的集體迭代。

所以百岳計畫為時間上的斷面,具有時代精神,有一天,我們會重新審視這些作品。沒有人知道生成藝術會走到什麼方向,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而這信仰最終會成為共識。


就在你以為百岳計畫的視覺介紹在此結束時,我們又進行了更多浪漫卻困難的挑戰...這真的搞死我們自己。

我們認為,百岳計畫是一種眾志成城,程式碼之間必須彼此對話,來呼應社會的集體行動。這必須是生成藝術,也只能是生成藝術才能完成的創作形式。

所以當你擁有複數「百岳」時,所有的山之稜線將會對齊,成為一座山之屏風,這部分由黃新執掌完成。同時間,當你擁有複數藝術家的百岳時,彼此之間會互相呼應,作品本身會出現視覺上的變化,產生新的特徵。就賣個關子,待作品正式發表時再與大家分享。


最後,百岳計畫雖然是一個公共資金募集的非營利行動,NFT 只是一張捐款收據。但在視覺呈現上,我們想要將它們推上一個更高的層次。

我個人是相信的,百岳計畫的生成藝術,是經過程式碼媒材的突破(向前的、向後的)、是經過個人經驗的堆疊與群體的提問反思、是經過市場與時間的再平衡,最終誕生的系列作品。這是經得起檢視的,不曾有過,未來很難再有。

最後的最後,這些藝術家的尋常行情是沒有這麼低的,感謝大家包容我的任性,壓低價格,讓大眾能夠參與。

百岳計畫很適合成為你收藏的第一張生成藝術。

以上希望大家喜歡,若有興趣,請持續追蹤 FAB DAO 粉絲專頁。我們即將於七月初接受捐款。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