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西Marcy
瑪西Marcy

喜愛閱讀和旅遊,曾從事護理工作十餘年,現為自由工作者、部落客。 厭倦市面上過度強調正面能量書籍,畢竟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生命的體驗是從中汲取平衡,而非當影子不存在。著《下一次鳳凰花開》《表姊的佛牌店》

【閱讀省思】《遇見你之前》(Me Before You)——你不能試圖改變別人,你只能盡力的愛他們

就這麼偶然的,我在咖啡廳裡再度翻閱《遇見你之前》,這部片堪稱是催淚經典,2016年讓我在電影院裡爆淚,哭啼聲之響亮引起旁人注目(雖然我常在電影院哭……)

許多人說年紀越大越不敢看悲劇,然什麼才叫悲劇、虐心?那種刻意的虐,親族大仇、宮鬥嗆辣題材老實說已打動不了我;過於圓滿的結局又太虛偽,超乎現實,逢迎觀眾口味,真正能動人應該是品賞後能讓觀者提出一個疑問自省,而《遇見你之前》(Me Before You)正因此難能可貴。

過往的愛情片都太強調愛的力量,覺得愛可以征服一切困難,或憑恃著對方對己的愛,改變對方,但這樣的思維是危險的,因為現實生活裡,愛也有力有不逮的境地。我喜歡《遇見你之前》,正當觀眾、劇中人預料男主對女主的愛,會讓男主回心轉意,拒絕安樂死的決定時,結局卻急轉直下,她躺在他懷裡,陪著他迎接尊嚴的死亡。

我們該懂的,沒有人能真體悟對方的痛苦;或自以為高人一等,為對方下指導棋(開頭總是聽我的準沒錯);或以愛為名,為他人決定所謂的「好」、「正確」(我為你好,你最好……);正如女主的父親所說,你不能試圖改變別人,你只能盡力的愛他們。

作家葉揚專訪以色列天才作家艾加·凱磊(Etgar Keret)時提了一個問題,就「嬰兒、人工智慧的標誌、一個紙箱」三個圖案,說一個簡單的故事。艾加·凱磊迅急的回覆如下:

他們的第一個AI寶寶裝在箱子裡送來了。送貨員來的時候沒人在家,所以他把箱子留在門口就走了。

夫妻倆回家打開箱子的時候,感覺就像在門口撿到了可愛的小孤兒。寶寶本身非常美好,但是兩歲時他開口說的第一個詞是德文的「謝謝」(Danke),之後就堅持只說夫妻倆都不懂的德文。

AI公司的技術人員解釋說,如果要切換語言,就必須把寶寶的系統重新啟動,但過程中伴隨著退化風險,寶寶可能又會開始尿尿在自己身上。

於是夫妻倆決定,要是又得重新經歷包尿布的混亂,還不如他們用線上課程學德文還簡單一點。

結果這孩子長到十五歲,又改成講印地語(Hindi),他帶著一個小包包,打包好自己的充電線就走出了家門。

夫妻倆不禁想,要是他們懂印地語就好了,這樣至少還知道孩子去了哪裡。

花一分鐘思考,你在這簡短的故事裡讀到什麼?放心地、大膽地去想,好的故事、小說不會有、也不需要有正確的解答。

我想到——無私的愛。

這對父母從來不去強求孩子要跟自己說同一種語言,當無法溝通時,他們學著聆聽、重新學習對方語言,當孩子離開家裡時,沒有埋怨,只回想著,要是自己能懂對方語言就好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