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西Marcy
瑪西Marcy

喜愛閱讀和旅遊,曾從事護理工作十餘年,現為自由工作者、部落客。 厭倦市面上過度強調正面能量書籍,畢竟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生命的體驗是從中汲取平衡,而非當影子不存在。著《下一次鳳凰花開》《表姊的佛牌店》

島上的鄰居們

菲律賓的Arlyn問說:「我很喜歡台灣的食物、治安、環境,羨慕你們颱風來的時候不會斷水斷電淹水,我的美麗日記面膜很便宜可以每天敷。但為什麼台灣人那麼討厭台灣?我認識的台灣人每天都在罵台灣、台灣人。」

我啞口無言,無法否定在這塊任我們予取予求,孕育我們的土地上,台灣人不時在謾罵;網路充斥無數出征文,大至政治,小到作家提及排雲山莊便當不好吃,立馬就像引起公憤般被圍剿;如果說居住在這座小島上就像共居同一棟大樓,那想必有人每天透過網路窺察鄰居,齟齬不合便互毆左鄰右舍。我曾問過網友,為什麼要如此動氣?他們理由不外乎言論自由、批判性思考。但言論自由,不也代表要尊重對方意見,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則是架構在理性之上,帶有偏見怎能保有清澈省思?何況,有時對方僅是情感的抒發,難道連情緒都非要經人品頭論足,眾人如出一轍才合格?

小時候父親會故意問:「你是台灣人或中國人?」政治在小島上永遠是敏感話題,跟地雷沒兩樣,從小我便知說與不說都錯。我想起連明偉的《番茄街游擊戰》,異域的孩童們困惑著族裔、自我、性別的認同問題,而距離直線1205公里的我們,不也陷入同等危機,早期的外省、本省、原住民,到人口遞增的新移民等,與他們的後代子嗣又歸屬於誰?但不論是誰,皆共居同一個島上,彼此都息息相關,努力生活著。

隨著年歲增長,我的思緒和對族群的定義已全然不同。若將人生數十年視為短暫旅程,最終幻滅一炬,那不論扮演甚麼角色,或在哪裡,最基本的都是對土地和對他人尊重,如果不滿是因為有所期待,能不能終止相愛相殺,選擇更溫柔的方式,寬容以待?



中華日報20210309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