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西Marcy
瑪西Marcy

喜愛閱讀和旅遊,曾從事護理工作十餘年,現為自由工作者、部落客。 厭倦市面上過度強調正面能量書籍,畢竟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生命的體驗是從中汲取平衡,而非當影子不存在。著《下一次鳳凰花開》《表姊的佛牌店》

參加第三次寫作班心得

(编辑过)

儘管寫作的不二法門是不停地寫,不停地讀,但閉門造車無法審視自身盲點,所以不時地我會參加寫作班、座談會之類,粗估一年超過二十堂。

雖說現今教育不斷強調溝通、小組討論、發問的重要性,但我偏好沉靜思考,觀察別人,因此課堂上大多保持沉默,除個性使然外,實在也找不著發言的目的(我不需要別人認同我的理念,也尊重別人暢談的權利,只要沒攻擊意圖),就連臉書專頁、部落格,大多維持一種喃喃自語狀態,因此常有種離群索居之感。

但創作課除文本討論外,觀察其他同學的想法也相當有趣,也許是其他創作者共同的問題,所以在此稍做整理。

1. 創作一定要中文系嗎?

我的答案是否定,表達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書寫只是將想法訴諸於文字,文筆優劣可經後天訓練。若以烹飪譬喻,文筆像擺盤技巧,而生活才是主要食材,再好的文筆配上不新鮮、無味的食材,初看可能極為華美,品嘗後高下立分

中文系底子好,文辭推砌引經據典確實讓素材更為美化,但創作非僅是中文系專利。你的故事、觀點、題材要能感動人心,不是取自前人作品,而是從你獨一無二的生活中攫取光點而來。作家圈中不乏戲劇系、藝術、法律系、記者出身,像郭強生、陳思宏、吳曉樂,更別提殯葬業的大師兄、做工的人林立青,他們在各自領域裡觀察到人性幽微處。因此文筆固然加分,獨特的生活歷練、情感體驗的鍛造更為重要。

另一點是李儀婷老師説了個有趣的經驗,她的先生許榮哲(我很喜愛他的課)在未讀碩士班前已獲得許多座文學獎,研究所畢業後文字確實更加細膩,但文風卻反受教育所侷限,不再像過去大開大闔,再也沒得過獎(不過榮哲老師當時已出道,書賣得很好,也不用靠獎金過活)。

2. 文學和非文學

課堂上有些同學為李儀婷老師轉為親子作家扼腕,似乎認為純文學才是文字工作者的正途,然而身為一位閱讀雜食者,類型小説和純文學我各有喜好作品,只要能激發情感、劇情奇巧、獨特性夠,我都會認為是好作品,況且創作是私領域,他人寫何主題、觀點,不過都是反映當時的人生觀爾爾,我無權干擾或規勸。

再者,分類這種事有時是流動的,像羅貫中《三國演義》、蒲松齡《聊齋誌異》、湯顯祖《牡丹亭》從某個角度看也屬於通俗小說,但現今不也全歸為古典文學一類;而本人自認寫的愛情小說,也被誠品歸類為歷史小說。此外瓊瑤阿姨的小說或許有人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認她是多產、成功的創作者,IP版權賣得嚇嚇叫,還連帶捧紅一卡車明星(窮書生和富裕的通俗作家,我寧願選後者)。

文字創作最可貴的是自由,且成本低廉,不需要繁複顏料、昂貴樂器,亦不像攝影受天氣影響,因此想寫什麼就去寫,不要自我設限,或許遊走過許多文類後,能覓得大放異彩安身之所在也說不定。

3.壓力這檔事

課堂上不乏同學信誓旦旦以文學獎為目標,或侃侃而談其雄心壯志,我衷心敬佩,但絕不發類似宏願。雖說獲獎是對能力的肯定,但曾見某優秀的文友,滿腔熱忱寫文,產能亦豐,然與某出版社簽定奇怪合約後,反壓力大到他寫不出來,陷入自我懷疑,現一年過去,不知是否仍在創作?

創作課、講座給我最大的幫助是關於文本分析,透過作家們的角度,逐一點出創作者的盲點,分享經驗;但創作課不是大補丸,學員不會因此能力大增,除持之以恆的寫、讀外,更重要的是生活體悟,所以放大感官,大膽去感受、去思考生活周遭的一切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