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Mao
MaoMao

一個台灣人在暹羅南傳佛教裡的旅途

泰國頭陀支-龍達奔春

今天在自己臉書分享了一位聖僧赤腳行走千里修行,剛好一些朋友問我為何祂要如此呢?這代表著什麼意義呢?而為何那麼多人擁戴著師傅呢?

行走千里修行的聖僧-龍達奔春
龍達奔春

這種修行的方法在南傳佛教稱之為頭陀十三支,在泰國南傳佛教裡有分為大宗派及法宗派,這種修行方式大部分都是法宗派的師父在修行,而法宗派又稱為法相應派,在泰國亦有著傳統森林派的稱呼,在近代法宗派的代表性師父就是阿姜紹及阿姜曼。

左阿姜紹、右阿姜曼

頭陀十三支分別代表著:

 

  1. 阿蘭若(阿蘭若處),居住在森林樹下,儘量離開塵世人居住的地方而住在較安靜的場所。(阿蘭若意旨森林
  2. 常行乞食,受天、人供養,不為食而煩惱。
  3. 次第行乞,乞食不分貧富之家,沿門托缽。
  4. 每日一餐(受一食法),一日只吃一餐。
  5. 飲食節量,控制食量,不過食,缽中只受一團飯足矣。
  6. 過午不食(午後不得飲漿),過中午之後不得飲漿。
  7. 著弊衲衣,又作糞掃衣,穿著用廢棄的舊衣布料製成的衣服。
  8. 只蓄三衣(三衣),除了三衣之外不需要其他多餘的衣物(三衣-大衣、上衣及下衣巴利文譯音分別是 僧伽梨(正裝衣,上街托缽時,或奉召入王宮時所穿之衣)、郁多羅僧(入眾衣,為禮拜、聽講、布薩時所穿用)及安陀會(作務衣,為日常工作時或就寢時所穿著之貼身衣) 。
  9. 墓地宿止(塚間住),居住於墓地之間。
  10. 樹下修行(樹下止),在樹下修習佛法。
  11. 露天禪坐(在露地坐),擇空曠露天之地打坐
  12. 常坐不臥,長時間坐禪,不躺下睡覺
  13. 隨處住,不選擇居住的地方,隨自己遊行所至而住。
法宗派的代表性師父們

但就阿贊摩訶布達的回憶中所描述阿姜曼尊者正傳裡提到,其實早期一些村民對於行頭陀支的師父們充滿恐懼,因為他們穿著衣服看似髒亂且一臉嚴肅,而對於佛教來說就像異端,行頭陀支生活並不具正統合法的地位,更甚至有頭陀僧侶只要在大老遠的田邊出現,就會讓村民陷入恐慌。甚至造成離家不遠的村民趕緊跑回家,如住家較遠者就躲入森林內,不敢問候僧侶。也因為當時造成很多頭陀僧侶無法跟當地人詢問位置或方向。

阿姜曼弟子-阿贊摩訶布達

但後來因為頭陀僧侶都在農村偏遠的森林住上一段時間,好讓當地的居民有機會可以更了解祂們。藉由著聆聽他的教導,更願意像祂們請益,獲取更多的建議,讓村民在生活上可以多方面的受益匪淺,因時間的推演下,越來越願意聆聽師父們的開示,漸漸地取而代之的是信心及敬重,認為能給頭陀僧侶祝福是一件非常殊勝的一件事,也因為現今社會資訊爆發,大家知道了現今有位頭陀僧侶-龍達奔春在修行,相繼著希望可以得到師父的祝福,都在路上等待師父,也不會去破壞師父的修行。

喔對了,以後如果各位有機會遇到師父托缽乞食時,千萬不要將錢放進師父的缽裡(接受金錢是犯戒),如需想供養師父就先觀看隨行是否有俗家弟子在身旁幫忙搬東西,如果有可以委託俗家弟子,且記得跪拜師父時也請脫鞋,這是禮儀。

(以上部分資料轉載維基百科及參考阿贊摩訶布達的譯本-阿姜曼正傳來進行編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