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
人間世

無所事事諸多思緒的半廢耶青。 太多人寫風花雪月,太少人寫一些有營養又貼地的文史哲。那麼我嘗試寫下吧。

留還是走?清華四大國學導師的下場

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這四位同期在同一機構任職的人,走的人生路之迥異,也許值得我們借鑒,究竟留還是走?

民國十四年(1925年),清華大學成立清華學校研究院,由於去到民國十八年(1929年)停辦時,都只設國學一科,所以日後這個研究院又被稱爲清華國學研究院

這個研究院聘有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這四位同期在同一機構任職的人,同樣聰明絕頂的人,走的人生路之迥異,也許值得我們借鑒,究竟留還是走?

首先我們看看他們的生卒年。

  • 梁啟超:1873年生,1929年卒,享壽57。
  • 王國維:1877年生,1927年卒,享壽49。
  • 陳寅恪:1890年生,1969年卒,享壽79。
  • 趙元任:1892年生,1982年卒,享壽89。

左起: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梁啟超()

梁啟超早出生,成名早,影響大,晚年生活不俗。當然,他的才氣,必須要合適的社會環境才能夠讓他大放光芒。他活躍的年代,恰巧是社會多元多變,新思潮興起的時代,他能夠引領時代。日後的戰亂紛爭,與他無關,因為他已經離開人世,後人運用他留下的思想遺產,繼續發展下去。

王國維是一個舊學者,一生保持著那長長的辮子。縱然他能夠善用新的學術方法,但在清覆亡後,他仍然進仕,應召任清遜帝溥儀「南書房行走」。乃至1924年在馮玉祥趕溥儀離開紫禁城後,他曾嘗試投河殉清,最後被救。可惜去到1927年,他自沉昆明湖,原因眾說紛紜,但有幾個說法都說其懷緬故朝,不滿民國。

陳寅恪是個大學者,曾經留學英美,懂得大量艱澀語言。他的幾本重要著作,如《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等,奠定今天學者研究隋唐的基礎。陳寅恪曾經在香港大學講課,而在國共內戰時期,陳寅恪由北平一路南行到南京、上海,最後去到廣州,離香港只有一步之遙,但最後並沒有前往台灣。沒有離開的他,在「文革」被打倒,當時已經全盲的他,仍然受到批鬥,有喇叭設於陳寅恪床前,日夜播放,最後陳寅恪心力衰竭而死。

最後的趙元任,懂得大量方言,是語言學專家。就任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前,已經是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二戰開始後,趙元任前往美國教學,1954年歸化美國,成為美國公民。自1947年起,長期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直至退休。


四個人,四個故事。

不留在人間的梁啟超早逝歸天,留下豐厚的思想遺產;不留在民國的王國維自沉昆明湖,與大清一起成為歷史;不離開中國的陳寅恪晚年淒涼,大量學術成就化為烏有;不留在中國的趙元任,在美國衣食無憂,受盡嘉獎,高壽離世。

留?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今天我們也是面對這樣的處境,與其七上八落不知如何是好,不如想一想這四個都聰明絕頂的人,曾經共事,但是結果卻如此不同。

究竟,那些選擇更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