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
人間世

無所事事諸多思緒的半廢耶青。 太多人寫風花雪月,太少人寫一些有營養又貼地的文史哲。那麼我嘗試寫下吧。

要繼續在香港生存,請仔細閱讀《莊子.人間世》

莊子出身社會最基層,亦身處戰國最混亂時代,他人生的一些「基本前設」,或者很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他論述《人間世》的文章,很值得我們從中汲取養份。

今天對於香港的局勢,很多社會科學研究者,或者都無言以對。當然,離開這裡,可能是最佳選擇,但是選擇留下,或者無奈要留下的,可以怎樣繼續在這裡生存?

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檔案》有一句,充分展現這個城市此刻的:「被迫滯留香港的市民」

我在馬特市的小屋子叫「人間世」。二千年前的莊子,身處戰國最後期,面對的社會最崩潰動盪,孔子年代講述的「禮崩樂壞」,舊有的價值已經逐漸被拆毀,孔子面對這些秩序被無視,固然覺得失望。然而,去到莊子的年代,舊有秩序是否存在已經不成問題,重點在一個動輒得咎的社會中「如何活命」。

對於各種社會的特性,社會學家有很多文章分析,不過,近代多數社會學家書寫這些研究文章時,都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西方社會。他們固然旁觀者清,可以提出很多客觀的觀點,不過,程介南近來有文章講過,每個社會中的人,均具一些「不加思索」「無需解釋」「習以為常」的「基本假設」。

比如東亞人進食就使用筷子,西方人進食就使用刀叉,這些都是文化上的「基本假設」。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讀書考試」,東亞人認為理所當然,所以2020年疫情嚴重時,中國、香港等東方社會,都用盡一切力量確保公開考試照常進行,反觀西方,例如英國,則可以取消當年的公開考試。取消高考或者DSE,對於中國人、香港人而言,簡直匪夷所思,這就是兩個社會具有不同的「基本假設」。

社會學家可以提煉出一個社會的「基本假設」,但是不屬於該社會的人,著實難以用盡這些「基本假設」思考。簡單而言,一個人無法做到完全的身同感受。身處穩定社會的人,無法寫出混亂時代的文章。

莊子出身社會最基層,亦身處戰國最混亂時代,他人生的一些「基本前設」,或者很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他論述《人間世》的文章,很值得我們從中汲取養份。


《人間世》有幾個故事,篇幅有限,不作語譯,簡單用今天的語言撮寫其中部分:

一:顏回對孔子說自己想去衛國,用孔子的學術救濟衛國。當時衛國國君暴虐無道,視人命如草芥。顏回提出幾個方式希望可以使衛國國君改善,孔子的結論都是「你這樣做,你就會死」。結果就是孔子提出「心齋」的概念。
甚麼是「心齋」?歷朝歷代有很多解法,但是可以留意「心齋」是自身的改變,而非希望改變時局的方式,孔子亦講「入則鳴,不入則止」(他聽就講,他不聽就不講)。顏回在故事中,最後亦沒有交代有否前往衛國。
二:螳臂擋車,螳螂以為自己很強,但是原來不堪一擊。
三:養虎的人、養馬的人,要順著老虎、馬匹的性情,不要刺激到牠們的野性,而傷害自己。
四:大路上有株大樹,木匠認為這株樹是廢木,木質差劣,所以不值一顧,大樹夜裡報夢,告訴木匠,若非自己的無用,怎能夠保存自己性命到現在。
五:有一個人叫支離疏,簡單而言就是傷健人士,手腳扭曲,幫人浣衣為生,但是因為他的「無用」,所以在亂世時,徵兵不會輪到他,政府救濟時,他又可以有大量補助。

這些故事,可能艱澀,但是《人間世》最後一句,道出了結論,也是千古名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簡單而言,莊子說我們要做一個「廢柴」,這樣才可以在社會活命。果真是躺平主義的「大宗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