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
人間世

無所事事諸多思緒的半廢耶青。 太多人寫風花雪月,太少人寫一些有營養又貼地的文史哲。那麼我嘗試寫下吧。

古書都是標題黨。讀文言文時要留意字體大小。

怪不得古人用文言如此言簡意賅,因為他們在用28pt大小,來寫我們平時用12pt大小的內容。古人用報紙標題的資訊濃度寫文章,難怪這麼簡練。

在我上大學的時代,在一節歷史課中,有同學問:「為甚麼古人可以如此精細地咀嚼這些文言文?」個老師斜眼望著那個同學,說:「啲古書嘅字雞乸咁大隻,點會唔仔細?(古書的文字像母雞般大,怎會讀得不仔細?)」


我彷彿認識了新大陸,把腦海中所有關於古書的記憶重新抽出來:圖書館見的多數是重新排印本,不是古書;影印的古書多數是幾頁縮印,不知道原本書多大;其他書中附隨的古書插圖都是經過裁剪;電子化的古書沒有告訴我實際大小。


直至我去圖書館看一些展覽,才赫然見到這些古書真是本本都大呀,而且字體大小更加起碼28pt以上,甚至有些用36pt大小。


怪不得古人用文言如此言簡意賅,因為他們在用28pt大小,來寫我們平時用12pt大小的內容。古人用報紙標題的資訊濃度寫文章,難怪這麼簡練。

明刊本《四書集註》,日本內閣文庫藏本。大約每個字高2厘米,電腦字體大約是56pt大。見 https://www.digital.archives.go.jp/file/1070483.html


更怪不得他們讀得這麼仔細,因為他們講究的,是讀得仔細,不是讀得快。而我們講究的,就是要讀得快。


原來,古人的文字世界,與我們如此不同。為甚麼古典文學的老師從來不講清楚這些細節呢?這些細節,決定了我們能否進入古人的世界,嘗試從他們的角度理解一篇文章。


日後不妨留意把持著這個心態去讀文言文,或者我們有新的感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