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gie
Maggie

哈囉,大家好,我是Maggie,是一位保險業務員,因為研究網路行銷的關係,意外開啟寫文的興趣。

我不督促孩子讀書,但我影響孩子閱讀。

貧窮確實限制了想像力

我小得時候功課很差,有多差呢?全班42個同學,我大概排名在40名左右,我父母親不太逼我讀書,我們家也沒人在讀書,我父親是板模工人,母親只是工廠的作業員,他們只知道讀書很重要,卻不懂得要如何讓孩子讀書。

那個時候的我並不覺的讀書有多重要,也沒人要我讀書,日子渾渾噩噩的一天過著一天。

我的啟蒙老師應該不是別人,就是我老姊,她可是個小說癡迷狂,舉凡金庸、倪匡、古龍,甚至到言情小說左晴雯、古靈、席娟,甚至還有奇奇怪怪的書,我印象中第一本課外書好像就是言情小說。

小時候有一次我姊在網路上訂了一套《馬修‧連恩》交響樂,結果我姊就被我爸媽罵個臭頭,認為她亂花錢。

當時我的父母親只是高中畢業的人,從事的是勞動的底層工作,書都沒讀上幾本,只知道勤勤懇懇工作,養活孩子,更別說聽甚麼交響樂,我記得當時我爸媽雖然付了錢,但是仍覺得聽這些音樂和看小說一樣,沒出息。

如果這件事情換作是白領階層的家庭,卻有不同的結果,這些醫生、律師等高知識分子,反而希望孩子培養多元的興趣,音樂、舞蹈、棋藝等,希望孩子多接觸不同領域的書,甚至除了書本之外的知識,還讓他們多走出去接觸自然、人文以及整個世界。

要看甚麼書?

父母的價值觀其實間接影響了孩子的視野,我姊是我的啟蒙老師,還有一個人是真正讓我接觸不同書籍的重要人物,大學時因為家裡沒錢供我讀書,所以半工半讀我認識了一位許先生,他至今說的話我仍印象深刻。

當時的我事情做完了,正在玩著電動玩具。

「你沒事就多看點書。」

我愣了一下,「那我要看甚麼書?」

「甚麼書都看,每個領域都接觸一下。」

當時的我以為他只是不希望我在上班時玩遊戲,但是他的那些話我卻記在心裡,讓我開始拿起書看。

前一陣子我在聽podcast《下一本讀甚麼?》,主持人是瓦基,他介紹了一本書,書名叫作《跨能致勝》,書中說了其實通才比專才更難能可貴,通才給人的感覺是甚麼都會,但是甚麼都不精通,然而書中卻反駁這一點,通才讓你的視野更寬、更廣,讓你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同一個問題。

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我很少叫孩子要讀書,我也不太逼迫孩子非得要坐在書桌前,讀這些讓人難以下飯的教科書,Mike今年已經五歲了,在過一年就是上小學的日子。

他時常看著媽媽捧著一本書,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偶爾他會跑過來問我說,媽媽你在看甚麼書?

只是我看的書對他來講太深奧了,後來我去圖書館借書,就會順便借個兩本繪本回來給他看,每次帶書回來,他都會興奮的拿書給阿公,要阿公講給他聽。

本來每月兩本繪本,慢慢演變成五本繪本了,每一次我要把書還回去,他都很捨不得,非得念上最後一遍,才肯將書本還回圖書館。

我看過很多父母,會逼孩子坐在書桌前面一、兩個小時,逼迫雖然有效果,但是卻不會是長效的,曾聽過一名小學老師說過,「國中以前的成績,其實就是家長的成績,國中之後才是每一位孩子真正的實力。」

這說明了甚麼,孩子可以逼,但是當他到了14歲青少年期,你已經沒辦法逼迫他得做甚麼事情了,如果家長不是養成他自主學習的習慣,即使他出了社會,也無法繼續學習,這也是為什麼大學畢業後,能繼續自主學習的人,少之又少。

難道都不管孩子嗎?

這一陣子我希望培養Mike的數學加減法,於是我買了一本算數題,每一次要他寫數學,他又哭又鬧簡直要他的命一樣,這一陣子阿公用撲克牌來比大小,Mike非常有興趣,從前只能算到十以下的數字,現在已經可以加到三、四十了,為什麼要培養多元的興趣,因為可以培養不同的思考邏輯,至今我們也不知道Mike腦袋裡到底是如何加這些數字,但是他就有辦法將這些數字加起來。

我們觀察到他的喜好,用他願意的方式來訓練他,不是呆版的坐在書桌前面,看著加減乘除,每個孩子喜歡的東西不一樣,身為家長則必須觀察孩子的喜好,像我老公的姪女她就很喜歡寫字,她可以坐在書桌前寫完一張數學,Mike則是願意算數,但不太願意寫字。

很多家長自己是不看書的,卻希望孩子可以多讀書,言教不如身教,家長的視野有多廣,完全接影響孩子的閱歷,這也是為什麼醫生的孩子通常也是當醫生,老師的孩子長大後也是當老師,因為父母親潛意識裡,會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傳給孩子,讓孩子潛移默化的接受父母的觀念,這是無可避免的。

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成長茁壯,你首先應該栽培的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

延伸閱讀:

MIKE學齡前游泳班

有偶包的MIKE,未來是立委還是演藝圈??

MAGGIE媽與MIKE的床前故事

原文連結Maggie媽 談保險,聊生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