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16號
澳門學16號

澳門90後|社會科學碩士|財經媒體|澳門研究| 生活瑣事

年終圍爐檢討+作者群感想+爐友尾牙活動第3彈!!!!

去年一月因為申請博士班「再度」失敗,我重開了「澳門學16號」,當時在自己的網站什麼都寫,寫了點博彩業、寫了點財經、也寫了點科普文章,很多話想說,但沒有方向...有位讀者留言說可以考慮在Matters上發表,這個平台我知道,但當時沒有動力。

去年一月因為申請博士班「再度」失敗,我重開了「澳門學16號」,當時在自己的網站什麼都寫,寫了點博彩業、寫了點財經、也寫了點科普文章,很多話想說,但沒有方向。

後來在愛瞞日報寫了篇「除了愛國唱紅歌,澳門在國際上還可以是什麼?」算是有些人看,有位讀者留言說可以考慮在Matters上發表,這個平台我知道,但當時沒有動力。

幾個月後某次「學人噏馬交」講座,因為主辦人與我認識,向聽眾介紹了我的專頁,完結後某聽眾跑來說有在Matters上看我寫關於澳門殖民時期走私黃金的文章,但我從未在Matters上發文,覺得奇怪。

一問之下,原來是與我合寫該文的阿恆將文章轉載到Matters上賺取LikeCoin,他更表示現在寫文可以「挖礦」,於是我約好將阿恆介紹給該聽眾認識。

幾天後,我、阿恆、那位聽眾「遠東釣魚郎」,和另一位我認識的學界人士「房間裏的人」第一次見面,聊了很多但沒有主題,反正就是覺得澳門很無聊,大家想一起搞點什麼。

大約四月Matters推出付費訂閱功能,在搞不清楚訂閱制是什麼的情況下,我們四條友決定申請開爐,花了十分鐘確定計劃名字「在帝國邊陲講故事」。

當時我和阿恆等人保守認為只要有一人付費也算成功,畢竟澳門閱讀風氣如此低下,養出如此多免費仔的地方要人每月讀文且課金,難度大概如在澳門有普選。但房間裏的人認為第一個月至少也有30人,他向來樂觀。

結果第一個月有28人訂閱,9個月後的現在,訂閱人數最高達102人,這個以書寫澳門為主的計劃,成長為Matters上最大的收費「圍爐」。而當初那位建議在Matters上發表的讀者 @JohnShao ,也就和我們做了9個月爐友。

坦白說,雖然開爐目標是寫「介紹和推廣澳門研究」、「推動知識付費文化」,但大家一開始其實是為了自娛,爾後才是娛人,然後莫明其妙寫了7x篇文章、搞了幾次抽書活動(文末也有驚喜)、多了幾個媒體合作,當然也和爐友讀者經歷了幾次社會事件,然後一直走到現在。

年底了,作者群想多講幾句,下面會交代我們這9個月來的表現;然後是各人想說的話;下年的計劃;最後是文末驚喜。

唔講,去波。

成年介紹了幾篇?

我們目標之一是介紹有趣與優質的澳門與相關地區研究,有時一篇文章會引用數個研究,假設平均下來每篇介紹一篇,我們最少也講了79篇研究,9個月共36個星期,每星期兩篇文章:36*2=72篇,即我們兌現了每週兩篇的承諾。

有遲到無甩底!

推廣知識付費文化:有多少人訂&辦了多少活動

第二個目標是推廣知識付費文化,簡單來說就是維持訂閱增長與舉辦「收費」活動。

大概這種擺明要錢的知識活動在澳門也是少有,但無論如何,9個月下來訂閱與追蹤人數是持續成長。

我們也辦了兩次抽書活動;向端傳媒拿過兩個月免費閱讀給讀者,又厚臉皮問有端傳媒會員的讀者要免費閱讀link給大家;接下來也會和「學人噏馬交」合作開辦第二季付費講座。

在我們看來,背後都是要擺脫免費仔的惡性循環,常言說「免費的東西最貴」,對澳門來說免費文化賠上的是無法成長的公民社會,對知識創造者來說,大佬睇文寫稿唔使時間啊?!

無論如何我們會繼續堅持。

向華文世界介紹主流外的澳門

最後一個目標是對外推廣澳門。首先在Matters的表現,9個月來我們有約20篇文章成為官方精華或專題;與本地媒體「澳門平台」和「愛瞞日報」、香港媒體「端傳媒」、台灣媒體「轉角國際」有過或繼續維持合作關係(也拒絕過大陸「今日頭條」呢)。

我們透過這些跨地域的連結,主動說出不一樣的澳門,那些外界不知道的土生葡人的故事、保護主義與賭場資本的糾纏關係等等,都必須靠自己大聲疾呼,推動與改變。

作者都想講幾句

遠東釣魚郎:

作為從大學起被台灣科普平台餵食的人,一直抱有某種耿耿於懷的心態,哀歎為何澳門從未出現類似的知識氛圍。機緣巧合下遇到其他三位作者,於是便抱著「土法鍊鋼」的心態,看看能走到多遠。

結果在這大半年生出各種文章後,我反而開始不把自己視作「知識製造者」,而是同時吸收新的知識。足球、外僱、疫情以及文化等內容,皆是「於寫作寓學習」中得來的。希望新一年與各位讀者繼續垂釣,於茫茫大海中捕捉有趣的事物。

最滿意的文章:《「進口」石仔路如何成為澳門文化?葡式景觀後的文化及政治圖像》

 我認為《進口》一文正好切合了自己所期許「知識轉介」的目標:重新探問那些看似熟悉、不需加以思索的人事物。對澳門人而言相當「澳門」的石仔路,僅是經歷一系列的政治及文化事件後,其「澳門」意義才得以被想像。重新「問題化」理所當然的事物,我認為在這篇文章中有具體實現。

房間裏的人:

最喜歡的文章:《利維坦的降臨─澳門還是福地嗎?》

防御性悲觀,物質是運動的,努力過活,拼命無恙。

程偉恆:

最喜歡的文章:《革命革命還是革命:《讓子彈飛》的歷史隱喻》

自從《端》宣佈改為訂閱制後,就一直訂閱至今,我最喜歡欄目便是「風物」,時常有高質影評出爐,心感單是這個欄目便值回票價了。現在自己推出訂閱計劃,忍不住也寫了篇影評,結果回響不錯。以後有沒有可能我們以後也有一個「風物」?

廖志輝:

最喜歡的文章:《「我的菲傭笨死了!」:研究告訴你為何澳門僱主總是不滿外籍家傭》

喜歡用學術挑機的感覺。 或者說,真理越辯越明。

來年計劃與期許

第一,繼續兌現訂閱計劃的三個承諾。如我們在之前寫過的心得所說:

有著價值背書,你知道訂閱者和你已達成共識,大家也有了「共鳴」。

我們會努力和大家維持這個共鳴。

第二,不要忘記第一點^^。

第三,繼續尋找更多好玩的合作模式和嘗試。希望能延續付費講座的模式,也希望真的能成功推出Podcast,然後尋找更多媒體合作,或者還可以出書???

雖然時有人說我們文章未夠班,小小碩士也想搞科普,這些都承認。但我們從不害怕分享知識,因為十分的人可以啟發五分以下的人,所以就算我們才五分,依然有一、二分的人等待去啟發。

爐友尾牙抽書活動第3彈!!

最後,我們決定將一個月的訂閱收入全部捐出購買本地獨立媒體《論盡媒體》的新書送給爐友:

《土地!地產政權時代》

「論盡」已是澳門僅有不多的獨立傳媒,而土地問題一直是澳門人痛點。我們支持獨立產出高質知識的任何嘗試與堅持,因為知識必須有價。

  • 送出數量:15本
  • 對象:任何地區有付費訂閱「在帝國邊陲講故事」的爐友
  • 方法:登記後隨機抽出
  • 登記連結:https://forms.gle/gHHURvFi5hvPftjD6

【在帝國邊陲講故事】的故事 | 臉書專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在帝國邊陲講故事

澳門學16號

四個社會科學和歷史背景的作者,嘗試訴說一座名叫「澳門」的看不見的城市。它的故事不止關乎自身,也關乎背後的帝國和邊陲。 👇我們的故事|Podcast|免費電子報|Patreon https://linktr.ee/macaology_empire

43252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