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16號
澳門學16號

澳門90後|社會科學碩士|財經媒體|澳門研究| 生活瑣事

Macau or Macao? 澳門曾受葡國殖民,為何現在英語地位好像更高?

你是否曾發現這個關於澳門的有趣差異,即外國媒體在報導澳門時,有的用Macau、有的卻寫為Macao...
作者:廖志輝(澳門學16號作者)

你是否發現這個關於澳門的有趣差異,即外國媒體在報導澳門時,有的用Macau、有的卻寫Macao,前者是澳門的葡文寫法,後者則為英文所用。

Google Trend上,Macau 和 Macau的使用量比較

利用Google Trend比較兩字在全球範圍內的通用性,發現歷年來葡文Macau有著壓到性優勢。這時你或許得出一個結論:

澳門曾為葡國殖民地,葡語較英語通用是很合理的。

但...不好意思,根據澳門人口普查,2011年可使用葡語的人口只有2.44%,英語則有21.1%;2016年,葡語進一步下降為2.26%,英語卻上升至27.47%。

儘管不少遊客可能是為了感受地中海葡式風情才到澳門(順便賭兩手),但現實卻是這裡的人大多不會前殖民國語言,說到外語,英語才是王道。

語言文化研究有個概念叫「語言帝國主義(Linguistic Imperialism)」,用來描述如大英帝國等強權如何利用語言優勢,在殖民地維持其菁英地位並繼續讓被殖民者俯首稱臣。最熟悉的例子可能是鄰埠被英國殖民上百年的香港,英語地位昭然。

但為何從未被英國殖民的澳門,其英語地位反而壓過葡語?

澳門理工學院英語教師John Wheeler,最近發表了關於澳門語言運用情況的研究。澳門理工學院是本地外語教學的重點機構,研究者利用第一手觀察,結合針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對「為何英語勁過葡語」,提出頗為有趣的見解。

混亂的澳門語言政策

不合常理的現象總有其背景因素,葡語無法在澳門普及的原因可能與澳門混亂的語言政策有關。

在這個只有60萬人口的地方,竟然並存著廣東語、普通話、葡語和英語共三文四語。由殖民時代到回歸初年,澳門的語言教學政策可以用「自由放任」來形容。

混亂的語言政策,說好聽是讓三文四語百花齊放,其缺點,則是長年來無法集中培育某種語言人材。從混亂來,到混亂去。(Image: Reuters)

各中小學教材可以自由引進香港的、台灣的、中國大陸的,或甚至是學校自己編制,直到近年政府才修訂課綱來統一各校的某些教材內容。

研究者亦注意到,大專高校的語言教學同樣混亂,並未明確要求各課程的授課語言比例,某些課綱(Syllabus)標榜全英,但教師卻實際運用中英教學。而大部份學系似乎也沒有(最低)標準的英語入學要求。

混亂的語言政策,說好聽是讓三文四語百花齊放,其缺點,則是長年來無法集中培育某種語言人材。從混亂來,到混亂去。

當執政者未有強力推行某種語言,或許所謂「語言帝國主義」便失去解釋力,而那一種語言能脫穎而出,便完全從實際層面考量。

那麼學生們到底是怎樣想?

英語Good 葡語...嗯

當研究者針對62位學院學生進行小樣本調查後,再次印證了人口普查結果。

首先,問及那一種語言應作為授課語言,大部份學生認為英語較葡語重要;而回答有多認同「我能夠良好使用XX語言作溝通」的問題時,不意外地最多學生「很認同」自身能良好運用廣東話、普通話則是「認同」、英語為「不認同」,而葡語,則落至最後「很不認同」的區間。

換句話說,即使本地學生不認為自己能流利說英話,但仍然認為英語較葡語重要。

為什麼葡語落得如此下場?

過去我們曾撰文介紹其他研究,談到澳葡殖民時期官方為了強化殖民推行的文化政策,很多都是「半桶水」狀態,例如使用葡文街名卻從未能讓本地華人記憶與運用;這樣的半調子殖民,又與澳葡政府早在60年代與中共的反殖鬥爭中間接投降,甘願讓親共華人社團介入管治華人社會有關

當葡語人口的數量在2016年人口普查中持續下滑,一年後BBC卻專題報導澳門正迎來「葡語復興」。

或者應該反過來思考,從過去到現在,葡語本就不可能有如英語至於香港人般的神級存在。今天我們仍能討論葡語是否有其推廣價值,或只是因為當中元素有利回歸後的經濟發展,例如吸引更多遊客;與更高階的國際政治考量,例如維持與葡語系國家邦交

道理就如遊客聽到巴士上的葡語廣播,才真切感覺自己來到了「中葡文化交流」之地,確實也有研究證明來澳門的遊客較喜愛這種多語言的「澳門特色」。

但似乎也僅止於此。

相反,英語有更多實用功能。它不但是全球最普及之國際語言,回到澳門脈絡,如研究者所說,賭權開放引進美資博企,也極大地提昇英語在澳門的地位。

與此同時,隨伴經濟起飛所引進的大量菲律賓家傭,甚至直接將英語「帶入屋」,開始透過日常生活,每天訓練澳門下一代熟習英語。

用研究者的話,到了這個層次,英語才是「真正有用語言」的本地論述便應運而生。

反思與提問

事實上,我認為這篇研究不相當嚴謹,研究者雖然在原文引用了不少其他研究結果,但只從某學院數十位學生的問卷調查作推論,顯然未夠說服力。

然而研究者針對澳門多語言的討論仍帶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即在澳門推廣葡語是否理所當然?

當社會的實際情況並不以葡語作優先,或者說熟習葡語的效用其實不較學習其他語言高(如英語、普通話),這是否才是澳門多年來難以推廣葡語的原因?

我們知道葡語人口數量在2016年人口普查中持續下滑,一年後BBC卻專題報導澳門正迎來「葡語復興」。面對這樣的矛盾局面,回到本文主旨,假設你是澳門人,會認為澳門應該強調葡語或英語?

A. 葡語,只有推廣葡語,澳門才能抓到自己的世界定位與特色。

B. 英語,不能打敗就加入它,加入英語語言帝國才是王道!

C. 普通話,咱們祖國越來越強大,所謂「學好煲冬瓜,走遍天下也不怕!」

D. 其他,例如...小孩子才做選擇,why not all?

#文章篇數:7️⃣2️⃣


【在帝國邊陲講故事】的故事 | 臉書專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在帝國邊陲講故事

澳門學16號

四個社會科學和歷史背景的作者,嘗試訴說一座名叫「澳門」的看不見的城市。它的故事不止關乎自身,也關乎背後的帝國和邊陲。 👇我們的故事|Podcast|免費電子報|Patreon https://linktr.ee/macaology_empire

43250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