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活森谷
慢活森谷

|酷愛與自然連結|亦是貓奴|正在適應新的環境文化|讚賞公民

森林之約|初嘗與森林進行連結

我深信山林的療效,希望可以讓更多人連繫大自然,得到療癒。

在課堂聽過山林療癒的理論後,躍躍欲試,剛好不久就有一個機會降臨。

這不是山林療癒。
這不是山林療癒。
這不是山林療癒。

重要話要說三遍。因為我還未有正式資格。

因緣

跟舊同學的聚會,剛巧就預約到慈山寺參學。我既未參加技巧課程,就算實習完成,亦只能為慈山寺在特定範圍內服務。於是,我將當日的聚會分為兩部分:上午在慈山寺參學,下午到不遠的沙羅洞及平山仔享受森林浴。

車位

第一次直接驅車前往參學,發現車位原來十分珍貴,不夠十個。沿途看到有人就把車泊在附近的普門路,心想這裡沒有阻礙其他村民,應該也不會被罰。後來得知原來有師兄來寺服務,平均也會遇到兩三次罰款,可見庫房壓力之巨大。

博物館

停車場連接參學服務處,上一層就已經是地藏殿及五觀堂。於是轉念,決定先到博物館參觀。我已經是第三次到博物館,每次都有不同的志工導賞,每次都有不同體會。今日的體驗就是上層的佛像,寺方巧妙安排,每尊佛像都仿似在一個獨立空間,讓人可以靜心參佛;下層緊密安排展品,方便比較同類珍品的藝術性。

慈山寺博物館

行禪

從博物館走上觀世音菩薩像蓮花座基台,同學一試行禪及順道轉佛一週。當時還未有行禪經驗,所以依然走得頗快,亦不懂得專注腳步呼吸和遠離雜念

蓮花座基台

供水

慈山寺以供水取代燒香,我認為非常值得推崇的做法。除了環保的因素外,沒有煙火的寺廟,顯得格外样和寧靜。眾生雙手捧著水缽,心中默默祈願,沿著慈悲道走到千處應,虔誠地獻上供水,希望觀世音菩薩能夠聆聽十方宏願,普渡眾生。

慈悲道供水及千處應

禮佛

簡單介紹菩提聖樹,洛伽池,就到大雄寶殿參拜。始終未能熟讀所有典故,說來也有點力不從心。反向經迴廊看鐘樓鼓樓,從韋䭾殿下臨歡喜地。訴說兩棵羅漢松不同型態的因由,再經山門返回四大部州。圓滿地返回五觀堂,希望接引到有緣人,能夠感受到眾佛慈悲

洛伽池

淡水濕地

午餐過後,一眾來到香港唯一得的淡水濕地,沙羅洞。 香港接近六成半的蜻蜓品種,以及三成半蝴蝶物種均棲息於此,故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這裡亦是觀察螢火蟲香港瘰螈的好地方,那天我們亦能夠跟幾條香港瘰螈相遇。

香港瘰螈

自然引領

離開張屋村,踏入泥路,我就開始赤足享受跟土地的接觸。跟大家說明我不再是導賞員,大家接著要放慢腳步去欣賞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鳴一叫。因為我還在思考,究竟要在平山仔才正式開始,還是這段路就可以是一個引子。

淡水濕地:沙羅洞

止語

開始不久後,同學就像平時健行一樣,跟身旁的人談天說地。我忘記提醒大家應該止語靜觀。明顯這是一個錯誤,不單未能讓人專注當下的時刻,還會分散視覺聽覺的敏銳度。我應該要及時糾正失誤,可惜我未能做到。

不久同學就開始談天說地

邀約

到達平山仔後,地方跟我的印象有落差,期待破屋前的草地不見了。於是我選擇在溪流旁邊的幾塊大石安頓。可能我說得不夠清晰,大家隨即跟我一樣,把鞋脫掉,浸在水中。那一刻,我錯誤地略過打開五感的步驟,直接向他們作出邀請,用觸覺去感受自然。由於我不清楚應否每個體驗之後都分享感受,但我認為每次的感受會有所不同,所以就放膽看著辦。有同學簡短回應;亦有同學略嫌我的指示太簡單,自己改變感觸方法,當時我忘記了其實容許人們隨自身的好奇去探索,所以回答了希望他跟隨我的指示去做;也有同學本身就懂數息觀,所以自行另加法門,感受也格外詳盡。

連結自然

在同一地點,再多用兩種感觀去接觸自然。可能因為環境不變,而同學早前亦未必跟從指示去專注某一感觀,效果似乎有點差強人意,分享的內容已經捉襟見肘。最後就在溪流旁作一個祝福,迴轉給山林,結束這次體驗。

踏上歸途

果實

總結經驗:

  • 打開五感的經驗是重要的,這是一個過程,讓大家進入狀態。
  • 行禪亦是一個幫助大家放慢腳步的程序,如果可以結合赤足行,效果必定更佳。
  • 指示要清晰,讓大家知道跟著的步驟。
  • 止語是必需的,否則就會破壞五感的體悟,同時容易令人忽視當下。
  • 避免跟熟悉的人同行,會引發想對話的念頭。亦可能導致分享時,不能真誠地分享。

雖然這次體驗不算成功,但是仍然令我非常期待往後的學習及實踐。因為我深信山林的療效,希望可以讓更多人連繫大自然,得到療癒。


輕輕拍手五下將會鼓勵我努力去發表更多的圖文!成為貓奴讚賞公民,贊助主子每月的罐罐,讓貓奴可以更專心創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