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
加一

传播学学生,喜欢交流和手舞足蹈的比划,困惑讨论能否形成共同体以及公平,讨厌“丧文化”。

一个思考tag

有没有心理学家分析过“为什么我们头脑中自以为理解的知识却无法用语言直观说出来或者下笔时自己自动内化成自言自语但却与原文有出入?”

也就是说,我们所言的“融会贯通”只是把看-了解-说出来-可以沟通-形成共通的语义-更近一步是教授于人,才能达到所谓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好奇1.为什么这样才叫做消化和吸收,为什么不是我读书的时候加入自我的理解才是吸收呢,一定要嘴巴说出来吗?嘴巴说出来的话,重要的不是嘴巴,而是和人沟通交流。思想是为了和人沟通交流才存在的。

如果按照“重复”的学习方法,或者流行的艾斯宾曲线。对内容的理解仍然是表面上理解,反复是在第一次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表意进行翻来覆去回顾,得到的明明是一种浅层化的学习,因为反复的过程中输出的只是原文意思,而没有自我思考,那么“反复”除了加深记忆,对我们的思维有帮助吗?(好奇2)

可是,我那没法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去了哪里?它又算做什么呢?一点点碎片?还是自我臆想的一部分。我们的大脑是怎么处理这部分知识的?可是电闪雷鸣下的这一小团火花,如果没有办法用体外媒介说出来,就消失了。神奇。无法表达但却只有你自己知道“它”是存在着的。

而我们是在追逐这一点点表达,才进行学习的。学习怎么开口,学习怎么让对方明白你,学习用更好的修辞表达自己。学习也是一个追逐的过程。

以后会不会有人设计“思想探测捕捞器”,就像“眼动仪”一样。专门的职位来打捞人们思想的火花,像快递员一样挨家挨户丢“思想包袱”,一个月一次作为证明人类存在的唯一证据,社区里还有“思想包袱”大赛,比谁的“思想包袱”更多。货币仍然在流通着,可是真正受到人们尊敬和追逐的确是“思想”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