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樸人札記
大地樸人札記

🌙明門身心靈中心創辦人暨靈修課程導師|薩滿行者|身心靈輔導及療癒師💫 🌿草藥及自然愛好者|永續及整全生活體驗活動策劃人🌎 此札記旨在記錄關於祖先智慧、民俗植物、薩滿行者經歷、原住民文化,與及一切來自生命和大自然的啟發,搶救並守護傳承不應被歲月遺忘的文化與知識。

《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醫院遊記》

(原文刊登及出版於《香港中國醫學研究所五十週年金禧紀念特刊》的「知性交流」欄目)

「阿育吠陀」(Ayurveda)梵文一詞意指「生命的知識與科學」,是人類每天與大自然法則健康、和諧相處的智慧。

數年前一次獨遊印度,誤闖位於邁索爾(Mysore)鄉郊的醫院 — JSS Ayurveda Hospital,一探究竟才得悉正是印度源遠流長的傳統整全醫學「阿育吠陀」的醫院,遂隨緣登記診症,得以體驗至今仍以生草藥作治療的自然療法,本文主要簡述分享是次療癒之旅中,使用了生草藥的療法,及其藥用植物之見聞。

療程略述

進診療室後,醫師先引導填妥一份詳問身體狀況、外觀、情志、味道偏好、生活習慣等資訊的問卷,接著進行把脈與問診,判別我的自然體質與及主導的生命能量(Dosha):風能(Vata)、火能(Pitta)及水能(Kapha)的比例,並分析當下失衡的狀態。

待醫師錄寫病歷時,我望出窗外,映入眼簾是一片綠油油、植滿草藥的花園,禁不住表達希望留院療養的意願,醫師便著手安排了為期五天的療程,想不到此療程讓身體狀態達致前所未有的精神抖擻!

根據阿育吠陀的觀念,只有身體潔淨以後,療法才得以生效,因此療程的第一步是先把身體累積的毒素清理。處方的多元性超乎想像,除了不同劑型的草藥藥物外,還有古法按摩、熏蒸、時令素食食療、香草茶療、瑜伽和冥想等,全面為身心作好療癒的準備。

當中配以草藥包排汗熱敷(Patra Pinda Sweda)的古法精油按摩(Abhyanga),便採用了院舍藥園內新鮮採摘的藥用植物鮮品炮製。

此方常用草藥如下:

鱧腸 (Eclipta alba)
蓖麻 (Ricinus communis)
辣木 (Moringa oleifera)
洋金花 (Datura metel)
黃荊 (Vitex negundo)
牛角瓜 (Calotropis gigantea)

藥方因應不同地區所生長的植物而調整配搭,但製作過程中皆把生草藥的葉片切碎,伴以檸檬、椰子碎、岩鹽(saindhava lavana)等材料加入藥油中煎炒,完成後置放於長約18吋的棉布上,包裹成球狀草藥包,再度以暖油加熱後配合精油作全身按摩使用。 此療法有助舒緩如頸椎退化、坐骨神經痛等痛症,並借助熱能(Agni)發汗,排出身體多餘代謝廢物(Malas)的效果。

東西醫學之結合

除了供給新鮮草藥作治病外,藥園的建設亦為醫院院舍旁邊的阿育吠陀醫學大學(JSS Ayurveda Medical College)醫科生培訓和研究,提供活生生的教材。據醫師所述在五年半的課程中,需要學習約五百種常用草藥;與此同時,現行阿育吠陀學院制度下的醫科生,亦必須修讀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等西方醫學課程,與時並進落實傳統整全醫學與現代醫學接軌的發展。

在印度一些資源匱乏、尚未建立完善現代醫療設備的偏遠地區,民間仍保留在地栽種藥用植物作保健及治病的生活型態;而醫科生的實習,更常前往這些村落,為無力負擔醫療費用的貧苦大眾贈醫施藥。阿育吠陀醫科訓練對於草藥學的重視、珍而重之的傳承當地藥用植物資源與知識,可謂實際而可取的考量。

阿育吠陀醫學針對不同疾病,按藥用植物的藥性配合各種簡便器具,衍生出千變萬化的治療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藥業高度發展的今天,藥品漸趨加工成一體化的瓶瓶罐罐,也許此異國的傳統醫學,能作生草藥應用之借鑒,讓人暸解藥用植物用於治療上更多的可塑性。

特別鳴謝

1. 感謝當年的主診醫生Dr. Prarthana T.接受訪問,熱心協助為此文章提供阿育吠陀療法及草藥的資訊。

- Current Positio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anchakarma, Sri Sri Ayurveda College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Research Centre

2. William Kung先生拍攝及提供製藥現場和療法進行時的照片。

參考書目

1. Sangeeta Sharma, Nirmal Bhusal, Gopesh Mangal, Gunjan Garg (2017),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its Panchkarma Management — A conceptual study,

《International Ayurvedic Medical Journal》(November 2017) 5(11) (ISSN:23205091)

2. Dr. Shantha Godagama (2005), 《佛陀養生術-阿育吠陀療法》(中文譯本),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

3. Dr. Vasant Lad (2017), 《阿育吠陀療法: 調整風、火、水能的黃金比例,找回出生時的健康體質設定》(中文譯本),橡實文化出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