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喜歡旅行, 因家境貧窮,從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到國外旅行,甚至有天會住在國外。到夏威夷唸書的機會開拓了我人生視野和生活經驗。 從台灣到夏威夷﹐奧蘭多﹐紐約﹐Danielson 遇見了麥先生, 與他許下了下半輩子相知相守的誓言, 哥本哈根成了我第三個家。在這裡以平實的文字分享我人生的生活與愛情故事。

馬特市安利大會-為巴比祈禱 (Pray for Bobby)

(编辑过)

因為在馬特市,Danielson 成為一個被愛的人,因為大家的愛,我可以毫無顧慮的做自己,繼續分享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也因為這樣,Danielson 自己覺得很幸福,但在世界很多的國家,社會和角落裡,還有很多人無法做自己,需要躲在我們口中所謂的 "櫃子裡",在家人,親戚和朋友間隱藏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偽裝自己,表現出其它人想看的,但每次偽裝的背後和他們的內心真的有非常深層外人無法理解體會的傷痛,而且那種傷痛是在心裡最深處。

因為 Danielson 自己的性向問題,對於 LGBTQ 這個族群的議題也會多關心一點,當然我們都知道做自己,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完全同意,但我其實會在乎別人怎麼看的唯一原因只是我希望如果我有能力,我可以讓這些用不同眼光看待不同族群的人有機會改變他們的想法和觀念, 因為很多人的恐同其實是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 他們因為對同性戀這件事情不清楚,只因為傳統的家庭社會價值觀,或是被宗教所束縛捆綁住罷了。

不少比較年輕的同志朋友常會問我,我怎麼讓家人和朋友知道我的性向,我怎麼能夠坦然面對自己進而在所有人面前真誠的做自己? 我其實沒有一個所謂 "正確" 的答案,我只能分享我個人的自身經驗,但因為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所以沒有一個公式可以套用在所有人身上就一定管用,不過我最常告訴這些朋友的就是,不妨試試用影片和家人一起觀看,慢慢準備他們。

所以今天很想跟大家推薦的一部以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為巴比祈禱-Pray for Bobby"。


這部電影在 2009 年上映,那個時代,台灣對於 LGTBQ 的平權議題還是非常保守,而這部電影裡的主角 BOBBY 只是一個10 來歲的男孩,他一直為自己是同志的身份所困擾,特別他的家庭是個非常十足虔誠的基督教美國家庭,讓他自己甚至認為他有問題,儘管 Bobby 很努力試著要告訴家人他是同志,但始終都被認為他的同性戀傾向是可以被治癒的,特別是他的媽媽,一直高訴 Bobby 不是同性戀,在努力引導他擺脫那些主觀意識下 "女性化" 的動作,試著幫他成為比較 MAN 的男人。

影片裡 Bobby 很難過的對他母親講了一句話讓人非常心酸 "Accept me as I am, or forget it" (接受原本的我,不然就拉倒吧),結果他媽媽的回答 "I won't have a gay son" (我不會接受一個同性戀的兒子) 讓他痛到最深處,於是 Bobby 絕望的回答 "Then mommy, you don't have a son",即使如此絕望的回答,他的母親還是毫不心軟地回道 "Fine" (那就這樣吧),這也讓 Bobby 徹底地絕望而做了人生最糟的決定,從天橋上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因為 Bobby 的媽媽讓他看不到希望而離開人世,此後 Bobby 的媽媽依然掙扎很久,最後她開始研究同性戀這件事,終於了解到同性戀不是病或罪,從而開始為 LGBTQ 族群的權利支持奔走,但這樣的改變卻是需要以犧牲自己心愛兒子的性命交換而來,那個代價真的太大太大了。

這部電影真的很令人難過,但它卻真實反應了當今還是有許多彩虹寶寶內心的恐懼,同樣地,彩虹寶寶的家人也很恐懼,他們沒有比彩虹寶寶更輕鬆,但是同志朋友們最需要的真的還是家人的支持,接納與愛,如果家人能夠接受這些同志孩子們最真實的一面,他們就會有更多的勇氣更快樂地活下去,也會活的更精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