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起帆
李起帆

HYPEBEAST CN编辑 SABUKARU编辑 529D实验室主编之一 前摩登天空ZERO编辑 Pornhub中文译者

每一輛日本改裝自行車都是擎天柱的私生子

日本的改裝自行車究竟有多野?

日本的改裝車文化是沒有階級劃分的,卡車、汽車,摩托車,再到由人力踩踏腳踏板驅動的自行車,每個在柏油公路上滾滾前行的輪轂除了載人載物,還托運著每個叛逆靈魂的表征性自我。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Dekotora(裝飾卡車)次文化開始在日本出現,那會兒日本水產海鮮運輸業正蓬勃發展,為了減少海風裏鹽分對車體的侵蝕,卡車司機們開始在車體上覆蓋薄鋁板和電鍍。

隨著伊奘諾景氣的繁榮,汽車成為當時日本所謂的「新三神器」之一,越來越多人買得起大型卡車也負擔得起改裝費用,舶來的美式改裝車文化在這個島國得到了更本土的革新與更在地的詮釋。

車主們開始在外覆板上、駕駛室裏塗鴉,並在車內外加上燈光系統,融合了浮世繪、入墨藝術等日本傳統視覺元素,將大型卡車裝飾得就像癡迷old school紋身的東瀛擎天柱。

於1975年開始上映的電影《卡車野郎》的靈感就來源於這些大家夥,講述了一位卡車司機駕駛者他的裝飾卡車穿行於全國各地,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與一位美麗女子留下一段露水情緣,堪比70年代的日版《速度與激情》。

《卡車野郎》在五年間推出了九部續作,系列電影的叫座無疑是Dekotora次文化在日本風行的催化劑,雖然影片無形中揭露了二戰後經濟泡沫破滅前日本社會的弊端,但在另一個層面上,它讓裝飾卡車成為了中年藍領階級粗放、拼鬥的一種精神象征。

跟很多人看了《頭文字D》就將AE86視作自己的Dream Car一樣,《卡車野郎》將很多日本小孩心目未來的理想職業那一欄從奧特曼改成了卡車司機。

在中年大叔將豪情和熱血揮灑在卡車的改裝的同時,還不夠年齡考駕照的少年們將其下放至爸媽買給自己騎上學的自行車,動手改裝自行車是他們的最小可行性方案,並衍生出了Dekotora的兩輪輕量化變體——Dekochari(裝飾自行車)。

最初,日本青少年嘗試在自行車周圍附上木製膠合板或鋁板,然後再對車體進行鍍鉻,並效仿Dekotora在輪廓上加上了LED燈,改裝所需的材料要不是自己DIY,要不就是從Dekotora汽配市場買的。

而零用錢豐厚點的小孩還會在自行車上配備汽車電池,以便晚上開燈炸街或安裝卡車喇叭,有的還選配了帶揚聲器的Hi-Fi音響系統,這陣象我只在大排檔外面目睹過,外掛式的Sound System也是那些騎自行車賣盜版CD的小販的攬客標配。

車體上的貼紙和繪畫也是必不可少的裝飾之一,動漫人物、流行歌星是最in的元素,比閃耀的燈飾還要炫目,車頭車尾插的旗幟亦是點睛之筆,一出現就是整條街區最颯的Social King,連飛揚跋扈的暴走族看了都自愧不如。

實用性從來不是Dekochari考慮的第一順位,Dekochari為了裝飾性而摒棄了自行車的本職功能,裝飾自行車從來不是為了騎的,而是為了享受裝飾和組裝這一過程,經過改裝後的自行車一般重達100公斤,別說騎了,扶著都費勁…

到了90 年代,巨型機器人動漫《高達》的風行也極大影響了Dekochari的審美體系,它們的尺寸和重量也越來越大,風格也越來越機甲,在後期很多裝飾自行車都加上了電驅動系統,每臺Dekochari都散發著濃濃的亞洲未來主義的美學氣息。

作為Dekotora的附屬品,隨著90 年代裝飾卡車因為超重、光汙染等種種安全問題被政府取締,僅剩少數裝飾卡車能合法上路,Dekochari也難以逃離沒落的命運,當年玩Dekochari的少年們也已經步入了在寫字樓裏拿命換錢的年紀,流行文化的斷層也讓裝飾自行車的圈子越來越少年輕人入局。

YouTube上有一位名叫じょうまるくん的博主,在三年前棄坑Dekochari的時候,他為自己名為「竹丸」的自行車製作了一部隱退視頻,而在第二年,他終於購置了自己的第一輛卡車,並打算在這輛卡車上延續「竹丸」的生命。

雖然你很難再在街道上看到這些兩輪的鋼鐵巨獸,但所幸的是,今天在日本仍有一些碩果僅存的Dekochari團體,包括All Japan Hishyomaru fleet、All Japan DC Club Ryumaki 和All Japan Kyokugenmaru Gang,他們依舊會在一些集會活動上展示自己的Dekochari。

每個時代都有與其對應的文化產物,即便再盛極一時,終究會被沒有回放選項的時間蒙上擦不掉的灰,諸如Dekochari之類的玩意兒都被停放在名為「青春」的車庫,LED燈無法再亮,車身上的貼紙早已泛黃,門都被焊死了,再也找不到出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