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絨兔子
絲絨兔子

經濟學入門仔 / 夾縫中的人 / 美與詩意的追求者。

開卷|讀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後

我無法用文字描述我的感受。我願意死一萬次,換回他們心中的那個中國復活。但時空不能倒流,某些人禍也不可避免。我只能帶著這條與他們相比不值一提的命,活下去、等下去、看下去。期待我這樣暗暗地記著、記著,可以留下哪怕一點點光。

書讀過了,眼淚也流了一公升,但所有的感受卻都淤積在心裡,遲遲沒有落筆。

其實,我是在看過這本書以後,才漸漸聽說這本書的名氣。有台灣朋友告訴我,這本書是他高中歷史老師的推薦讀物;又或者,是某位學姐推甄中文所研究計畫中的重要案例。而我無知無覺地度過了充滿公主王子與夢幻泡泡的少女時代,歷史於那時的我,只是遙遠又模糊的枯燥故事。

是直到我在兩岸的夾縫中喘息幾百個日夜,直到我在中港臺三地的撕裂中絕望一千次再漸漸接受漸漸拾回力量,直到我開始讀詩,直到我開始愛上廖偉棠老師的詩,直到我翻開他的《黑雨將至》,直到我在書裡看到這一篇——

一個中國人對旅遊者說的話
——讀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後

你不要來這里尋找
那個高貴的中國,
她那些珍異、靈秀的花木
已經被剷除數十年了,
她那些峻峭的山、澄碧的水
早已換作一灘泥沼。
你也不要來這里尋找
那個真實的中國,
她跟你的國家沒有什麼兩樣,
垃圾在發光、電視在造夢,
黑胡同也被照亮。

其實那不是
你在我們的北京看到的嗎?
比如說:什剎海的昇平景象,
你逛過棉花胡同和銀錠橋,
喝過那裡小酒吧的酒;
你知道那裡住過儲安平
和李如蒼這兩個中國人嗎?
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你知道他們閃電一樣活著、
無聲無息地死去,
鮮血被紅旗一角草草抹掉,
你知道他們夢想捍衛的那個中國
早已經不存在了嗎。

廖偉棠 2004.2.10

我才第一次聽說這本書,第一次見到章詒和、儲安平、李如蒼這些完全陌生的名字,第一次打開估狗,第一次讀到這段在中國的歷史課本中隻字不提的故事。

但或許,就算我早十年遇上這本書,那時的我也讀不出它的好。有些故事,是要在年歲漸長時讀。


我無法用文字描述我的感受。

我願意死一萬次,換回他們心中的那個中國復活。但時空不能倒流,某些人禍也不可避免。我只能帶著這條與他們相比不值一提的命,活下去、等下去、看下去。期待我這樣暗暗地記著、記著,可以留下哪怕一點點光。


就算不能描述,也斗膽試著講一講。

我不是一個很會寫文章的人,寫來寫去,總是自己的那點心思。講出來,外人不太在乎,自己卻一遍一遍地反覆回味、沈浸其中。但無論如何,總可以留做自己生命的註腳。這本書,我前後斷斷續續不過讀了一個禮拜,讀過之後,卻久久無法釋懷。在咖啡廳、在餐館、在宿舍,翻開這本書以前,我必定需要備好一大疊面巾紙,並且準備好承受整間屋子的人尋找抽泣聲的眼光。

這本書的作者是章詒和先生。她的父親是章伯鈞,中國反右時期被打倒的幾大右派之一。從懵懂的小時候開始,她幸運地度過文化資本豐厚的童年於青少年,反右後被牽連入獄十年,家破人亡。剩她一個,垂垂老矣,在北京的屋子裡,在這個翻手傾覆她的家的政黨的統治底下,日日夜夜地敲打鍵盤,回溯這一生走來的記憶。字字泣血,但筆依舊無法停下。

我總是會被這樣的景象打動。在夜裡,在桌旁,一盞小燈下,一個老人,寫這些舊事。旁人看不到的是,她這一路走來千瘡百孔的內心,在這一次次回憶,一次次重述,一次次陷落之中,再痛一次。這痛傷害著她,卻也救贖著她。因為這是她活過的證據,這是她抵抗的方式。

人老了,看問題的許多角度跟我這樣的年輕人不同。即使身處這樣割裂的年代,我依舊心懷希望。大概是因為,我預期自己還有幾十年的壽命,而且相信在這段時間內,世界總該有一番大變化。即使我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也依舊可以隱秘地懷著對變化的期待活著。而她,年紀愈大,心中的絕望就愈深。可這絕望卻並不讓她放棄,相反,給她寫下去的意義。她背對死亡,用最後的力氣,滿懷著破釜沈舟的意志,誓死捍衛她講述、紀錄的權利。

章先生以一個老者的身分,回憶兒時的所見、所聞。這種敘述賦予了我們雙重的視角——孩童時以一種局外人的眼光去觀察「爸爸和他的朋友們」,從小童天真無邪的發問、隔輩之間相處的獨特視角,去刻畫一個個不同的「人」。再敘述年紀漸長以後,對那些記憶的回溯和後續的故事——很多「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惋惜,以及那時未曾意識到的、在表面平靜下暗湧著的危機,都隱藏在這看似平淡,卻心如刀絞的字字句句中。

關於這本書敘述的八個人,章先生在序言中做了非常好的概括。我自認不可能寫出比這更好、更深刻、更簡練的概述,於是乾脆引用她的原文,請大家一瞥先生的文筆:

這些人,有的深邃入海,有的淺白如溪。前者如羅隆基、聶紺弩,後者如潘素、羅儀鳳。他(她)們有才、有德、有能,除了史良,個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可說而不可看,或者可看不可想。過去,咱們這兒總喊「解放全人類」,卻殘酷地踐踏身邊的人。其實,不論貴賤和成敗,人既不應當變為聖像,也不應當遭受藐視。

看過這本書,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我的國家還有這樣一個(或許註定死去的)可能的樣貌。這個樣貌曾經活在中國那些自由派革命家的腦海裡。

我是一個特別熱愛自己生命的人。我把出生在這世上當作是我的幸運,是我用來聽、看、記憶、感悟這個世界的只得一次的機會。上一次讓我願意用生命去換的遺憾是張先生。而這第二次,大概就是他們心中的中國。

對我來說,最意難平的,不過是「本可以」和「本以為」。每想像一次反右以前刻意安排的、作為圈套的「大鳴大放」帶給這些右派、藝術家、學者們關於一個自由多元的中國的希望,再想像一次他們其後因此而面臨的滅頂之災,我就心痛不已。這些中國最後的貴族,懷著對這片土地、與對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最深切的愛,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一敗塗地。歷史的倖存者成了偉人、名人;而被淹沒在歷史中這些千千萬萬同樣偉大甚至更加高尚的靈魂,就這樣渺無聲息地消失了。他們死了,他們心中的那個中國也跟著死了。

但真的死了嗎?或許也沒有。至少,它還活在我的心裡。


我真誠地推薦大家去讀這本章詒和先生的《往事並不如煙》。
它是記憶,但也不只是記憶。它是過去,但也希望可以照亮一點點遙遠的未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