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的隨筆
長風的隨筆

文史星曆,隨便聊聊

被政治进程改变的元旦时刻表

元旦到底是指哪一天?

每年的一月一号,新年开端,被称为元旦,这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然而,在历史上,新年的开端在时间轴上不断移动,经历了两千多年种种政治变革的影响,才定位在今天的公历一月初。

新朝代建立后,总要弃旧扬新,时间也要重新开始,以区别于前朝。汉武帝时发明的年号,就是一个标识时间的绝好尺度。武帝之前的上古三代及秦朝,人们就用历法的修订,来表明本朝开创的新时代不同于以往。当然,历法修订的其他因素,如观测精确度的提高、气候的变化等,这里暂且不提,只讨论政治因素对新年开始日期的影响。

代表新年开端的“元旦”一词,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有,而是千百年来大浪淘沙剩下的诸多名字之一。元朔、正朔、正旦等词,都与元旦意义相同,在整个古代时期,一直被人杂用。

“元旦”最早出现在《晋书》中,《晋书》修成于唐朝初年,所以“元旦”的出现,最早应是唐初,即七世纪前半期。元者“初”也,旦者“日”也,意为开始的日子。又经过几百年,这个词才渐渐脱颖而出。

新年的开端,按中国的历法(即今之农历,古代不同时期又有小的改动),夏朝时,是正月初一。商汤灭夏,往前移到十二月初一。周武王灭商,又往前移一个月,十一月初一成为一年开端。继承周朝天下的秦朝,锲而不舍,继续变革历法,将一年的开端再往前推,定在十月初一,刚刚入冬之时。

上古三代的每一代为了表明自己比前朝更新、更具正统性,就要在时间上早过前朝。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循环中,把一年开头定得比之前更早。到秦朝,就定到了十月。

还好汉朝及时刹住脚步,没有参加这毫无意义的新年接力赛,把一年之始给定到炎炎六月。

汉代新年习俗之一:饮酒礼

汉初依旧使用秦制。汉武帝时,抛掉父祖辈守成之国策,开疆拓土,大兴土木,他张扬外向的性格亟欲开创一个大时代。重修历法就是重要步骤,经过邓平、落下闳、唐都等人的精密测量和详细讨论,更为精确的历法制定出来。新年的开端,重新拉回了夏朝的正月初一。

武帝为此特意将年号由元封改为太初,这一年成为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新历法也称为《太初历》。太初,出自《庄子》,指盘古开天地之前的混沌状态。可见武帝之雄心。

由于《太初历》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贴合,其后两千多年,一年的开端,都定在正月初一,新王朝改变时间的方法,以年号或庙号的变化代替。直到最后一个王朝大清的落幕。

辛亥革命后,西方文化已传入中国几十年,西方的公历逐渐普及,孙中山是彻底的西式人物,他规定民国要用西方传来的公历纪年,公历一月一日为“新年”,以示彻底与封建王朝决裂。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誓词结尾的日期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元旦”已由农历的正月初一提前到了公历的一月一号。不过由于孙中山旋即失败,使用公历的改革遂不了了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排左五为孙中山

之后,1913年二次革命中,孙中山被打败,南北交恶。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推翻孙中山所定的公历。1914年,以“阴历元旦为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自此提出,元旦也改为之前的阴历。后来,孙中山还反对过这个春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公元纪年,恢复孙中山提出的公历一月一号为“元旦”的办法,同时保留袁世凯定下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中国的农历一般比西方的公历慢一个月左右,元旦与春节,真正分了开来。次年,元旦开始放假,这个节日开始真切地与每一个人产生了联系。

至此,“元旦”脱胎换骨,归入公历的阵营,成为今天人们口中的元旦。

如今,政治对节日的影响,已没有以前那么重要。元旦,这个中国土生土长的概念,因为与公历时间进程的紧密结合,已经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内涵。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