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ororo
lolororo

有時喜歡囉囉唆唆,有時不希望被打擾,隨性而為。

正體字與簡體字雜談-從一個市井小民的觀點說起

當簡體字從大陸推廣以後,中華文化的「正體字」就被說成「繁體字」,在現代一切講究輕薄短小的社會氛圍下,「繁」字感覺就是那麼的沉重與不方便,這個說法或許是為了彰顯簡體字的優點而被提出來的看法吧,當然也聽過大陸的說法,當時文盲太多為了快速推廣中文,因此發展出簡體字,不管如何現在就是有簡繁中文字的議題。

從小就是學正體字長大的我來說,並沒有感覺什麼特殊的不方便,就上課抄筆記也是像草書一樣一筆帶過,反正只要自己看得懂管他怎麼寫都好。當自己還是學生時,老師怎麼教我們就怎麼寫,很慶幸我是學正體字長大的。回想我想要成為國文老師時,曾經去學過一些文字學的相關課程,才知道每一個正體字還原成古字時都像是一幅畫,因為正體字之發展是依據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所形成的,每個字的產生是有它的意境存在,現在網路發達,大家不妨上網隨便查幾個字,就知道我所言不假,有事沒事看看古字,就當作欣賞畫作,也是不錯的一種休閒。

很想建議大陸領導人,官方文章希望以正體字為標準,所謂風行草偃,上有好之,下必從焉,民間文書才有可能跟隨之,試問當海峽兩岸簽訂相關文件時,要寫兩份文稿(正體版與簡體版),這還是同一個中國嗎?或許大陸方面可以以武力的方式統一文字成簡體字,但是在中華文化的時間長河中,終將如曇花一現。曾經聽過一種街頭巷尾間傳聞,民初的中共領導人感嘆道,當年創國之初,若使用「中華民國」為國號,現在就沒有兩個中國的問題,這或許是一個笑談,但是卻有其道理存在,因為滿清是將中國的正統傳給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若有機會消滅中華民國也只是奪權而來之成王敗寇,歷史自有公斷,此是下下策,若兩岸文字能夠回歸中華文化的道路中,相信兩岸人民在往來的過程中阻力會小很多,溝通上也會親切很多。

愛若少了心,就不知道愛到深處心痛的感覺,親人若不常相見,就感覺不到親人的溫暖,期待中華文化能變得更強大與淵遠流長。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