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明
鄭立明

文字與影像創作者

工藝機器與創造謬思的萬神殿──巴黎藝術與工藝博物館(一)

排成Musee des Arts et Metiers的活字版

今天古騰堡的活字星系是崩落了,無論是台灣、乃至歐陸。

不過,西歐畢竟還是古騰堡王朝的中心所在,走在巴黎街頭,幾乎無意中你就可以瞥見鉛字星雲的殘餘,以及隕落的流星。博物館、工作坊、甚至跳蚤市場隨處可以無意中摭拾,不像是台灣你若沒事先備好功課特意去走訪,總會徒勞而返。

在巴黎瑪黑區(Marais)有些角落,就有這樣幸運的事,才在在科學與工藝博物館印刷工藝陳列區徘徊不去,出來,一路之隔的對街的假日跳蚤市集,又能會親手觸摸鉛字、木盒,印刷機械而流連忘返。

位於雷奧米爾 Réaumur 街這所工藝博物館他幾乎是麥克魯漢的媒體星系概念的具體展現,它幾乎是達文西理想的延伸之地。

它誕生於1794年,是一座修道院改建而成,全名是Musée des Arts et Métiers表明了結合藝術與工藝為展示重心,非以作者、作品為中心,而以發明與觀念的譜系與演進的鋪排呈現為特色,在企圖與視野上,其他一般美術館大異其趣。

這座博物館附屬於巴黎工藝技術學院,1794年由格萊戈瓦(Grégoire)教士倡議成立之時,最初的動機不止是文化上的,最重要的目標,是讓法國擁有科學技術、以及教育方面能力,且能滿足來自歐洲各國工業方面的競爭。它明確的創館宗旨是,建立一個「存放所有工藝方面的機器樣機、工具、製圖、說明和書籍的倉儲。」

成立之後,它一直是展示當代技術的殿堂,然而隨著時間演進、器物纍增,收藏性質逐漸偏重,新機器無法不淪為舊古董。這使得館方分別在1960、以及1994到世紀之交,幾度因應時局,大幅翻新方向策略,直至今天,總共有科學儀器、材料、能源、機械、建築、通訊、交通運輸等七大部門,致力於重現科技史、並憑藉科技產品之演變,激勵工業革新,它肩負了「博物館」─「培訓工廠」的雙重功能,將「講解隱匿在機械裝置和機器內部的人類智慧的寶庫」作為第一要務。

簡而言之,它分門別類地呈現人類科技工藝演進史,一方面你可以看到人類文明各時期的重要工藝發明,還有一點奇妙之處,除了實體的收藏之外,它重新製作許多縮小版的機器。當然不是那種小人國玩具,而是等比例縮小的器材,比方建築館,你就完全可以體會從縮小版模型中獲得概觀內外結構的妙處。更重要的是每個展館的布展,看起來是掌握一個門類核心技術與觀念而設計的,而另一方面,不同門類中,還能發現彼此交互影響滲透的機器部件、以及跨界共享的時代潮流與精神,從中你不止是在不同發明裡發現,機器的基本部件的衍生、轉用,甚至不停繁殖演變的序列中的核心觀念。

Musée des arts et métiers}}>
Musée des arts et métiers

科學與工藝博物館─維基網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