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L的名字可以倒着念
3L的名字可以倒着念

Beyond my expectation

20211231

迟到的新年小作文

现在是2022年第一天,我坐在朋友斯京的出租屋里打字。透过大大的窗子看出去,瑞典人的住宅窗明几净,每扇窗里都映出温暖的灯光,柔和地包裹着一个人或是一家人的生活。2021年初的时候怕是没想到跨年竟又回到了斯京,也怕是没有想到年底匆匆做了回国的决定。新的一年,我以签下新offer,辞掉现在的工作来迎接它。

为了写年终总结,我翻遍了我所有的社交平台和相册。2021年的前半年似乎被我按了静音,留下的文字相片寥寥。想来当时工作中被困在一个不喜欢的项目里消耗热情,生活中被病毒阻止脚步无法出行,一度陷入了无法感受情绪的麻木里。下半年搬家、出游,偶尔在一些生活瞬间感受到所谓快乐幸福兴奋顿悟等正面情绪,比如下班后和来客厅做饭舍友打个照面,又比如在旅行途中遇到了解答我当前疑惑的人与物。

我在六月底的时候去了疫情后第一次旅行。我和不算太亲密的舍友报了一个大学生小团,按照司机兼导游定下的行程,上车睡觉,下车打卡。旅途充满了机械性和趋同性,我被裹挟着在各类不知来历的网红拍照点中,成为别人废片里角落的一点,或是成就他人废片的摄影师。景色是美的,但我对打卡式旅游的厌恶使我无法感受自然,我也无法欣赏舍友在我耳边叽叽喳喳说着的无聊笑话。一趟旅程下来身心俱疲,不禁产生怀疑,我还喜欢旅行吗?旅行的意义是在朋友圈留下地理位置,在简历面聊起爱好时用去过几个国家之类的数字来支撑我的爱好吗?这样无趣的状态延续到了下一次法国的旅程。我无法辨别是主观上共情能力或自由思考能力的退化所导致的,还是客观上不适合的旅游方式、同伴、地点造成的。我和同样喜欢旅行的职场上司聊起我的旅程,粗暴地把旅游归类为,背包客式体验型旅游和豪华酒店式享受型旅游,并断言尝试过两种旅行后,发现我丢失了对旅行的热爱。但后来,又继续我的旅途,尝试了不同的目的地、solo/与朋友出行、旅行的奢侈程度,旅程的节奏等等因素的多种组合,才发现旅行有千种模样,尽管我爱的不是它的每种模样。把巴黎铁塔作为我个人照的背景毫无意义,用相片留住我的巴黎铁塔下的心境以便往后回味才有意义。排队三十分钟只为一窥蒙娜丽莎的真容毫无意义,在众多大师作品旁毫不起眼的小画吸引我驻足解读开始想象画家的意图才是有趣。当然,老友重逢,迫不及待地分享近况,回顾大学时期犯蠢的照片,无暇顾及周遭的风景,也是旅行的意义之一。

如果顺利回国,对欧洲的探索应该是告一段落了,尽管我的欧洲愿望城市清单还没有勾选完一半。回国的念头在对伦敦百无聊赖生活的厌恶中慢慢发芽,在年中的某个时机冲出土壤,让我再也无法继续无视。于是我开始寻找下一个糊口的工作,又一次把自己开放给无限的可能。令我沮丧的是,在一年的探索之后,我仍然不知道我喜欢的行业是什么,因此也只好继续我现有的职业。说只好也算是勉强,我算是还喜爱着我的工作。陡峭的成长曲线,接触不同行业的机会,协作的团队氛围,清晰的职业晋升路径,不错的薪水和工作时长,虽然我做不到想做的行业,虽然我无法融入同事的群体。我迫不及待地为了可以和同事聊微博热搜之类的理由,想要回到我熟悉的文化圈,去感受一种亲密,与人的连接。理想情况下,我可以复刻现在工作的氛围内容和节奏,同时能拥有互相认同的文化。很幸运的, 我的新工作(至少在我的设想里)延续了团队氛围和工作内容,用时长作为牺牲现在看来也可以接受。

说起我找工的过程也是很有意思。简历到通知面试花了两个月,两轮面试挤在两周就面完了。我重新拾起丢下已久的case interview技能,填满了一大叠草稿纸,认识了三位很靠谱的case partners。每次当我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总有多个我在互相拉扯。一个督促我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提醒我不能让自己后悔,一个引诱我无须用力,以免太过努力失败后更加失落。甚至还有一个我,在不断地自我justify,不这不是你想要地offer。这样的角逐在高考后经常出现,可能是因为当目标变得私人化,失去了众人认同的带来的信任感,便开始自我怀疑,怀疑目标的正确性,怀疑努力的动机,再启动避免过于失落的自我防御意识。然而我确实对这个机会摇摆不定。业内最好的公司,‘精英’的标签,别人口中的‘这个高度’。我又深知代价是牺牲个人时间和好不容易在恢复的共情能力,失去与更广阔的群众链接的渠道,可能重新变成一个盲目优越令我讨厌的自己。但在当下这个节点,这似乎是我的最优选择。我无法拒绝我的虚荣尽管我深深厌恶,我还对这个职业充满好奇,我还不知道我真正的热爱是什么。得到这个工作后,最先产生的情绪是如释重负,‘太好了不用再费力找工作了’,而不是两年前类似场景下梦想成真的喜悦,‘太好了终于可以留在伦敦了’。有些欲望确实需要先去满足,尽管你对它抽丝剥茧后发现这个欲望其实是空心的,了解它的虚无并不能帮助你缓解它带来的瘙痒。

几年后的我读到这里也不要认为我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我深知并感激我的幸运。几天前和朋友聊天,她说我的人生好像过的很轻松,不必费什么力气就能得到想要的。另一个朋友说你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的积极。她们说的也并不是毫无道理,我试图把它归因为我总是处于不想要、不敢要、不清楚要什么的状态,目标得到实现带来的喜悦可能并没人别人感受到的强烈。但我其实更相信,这与我本身努力的关系很低,更多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性格因素和运气。我每天都在感激,但同时也对这份暂时的好运感到诚惶诚恐。我想要尽我所能地做点什么,下次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耐心地回答他们所有的问题,而不是用一句‘我自己会看着办’来搪塞。希望能分担朋友的负面情绪,给独自过节的朋友们一点陪伴。或许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还需要去努力寻找并行动。

今年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我开始频繁约会。我想要在另一个领域变得不理性、渴望亲密,依赖他人,总之是平常生活里反面的我。同时我开始察觉慢慢萌生的母性,或许是年龄增长的原因,我开始计划拥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合适的生育年龄之前完成这个目标似乎需要从现在开始探索、试错、找到人选并培养自己维系长期关系的能力。果不其然约会的过程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大多是乏善可陈的接触经历,数量之多衬得那些为数不多的糟糕经历也格外有趣。我从糟糕的经历中感受到了快速学习,比如第一次见面不要去电影院,‘在忙勿扰’是直女发言,有好感就主动一些之类的。当然也有一些奇妙的体验,比如和很有技巧的渣男斗智斗勇,一边被他的话术蛊惑到微微上头(我喜欢这种上头的感觉btw)一边见招拆招识破他的技俩。打算明年也继续这项探索,说不定会有新的突破呢?

某一天早上我坐公交上班,对面坐着一个穿制服的少女。她大概14-5岁的样子,戴着头戴式耳机,右边座位放着塞满的大书包。我突然想到年少的我自己,当时期待的成年后的样子如今也算是实现了吧。虽然实现后带来的并不是完全的快乐,还有很大部分的迷茫和自我怀疑,也应该是没有让她失望。明年要继续做自由有趣温暖的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