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hmin
shihmin

左手感性寫文字、右手理性寫程式 喜歡文字但目前在寫程式的網頁工程師 台灣台南人,五都都待過的流浪人,北漂狀態中 希望能雙手一直寫下去,留下更多值得回憶的事物

閱讀心得—《想衝,為何沒"幹勁"》

作者: 植木理惠

譯者: 葉廷昭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0/03/26

由於我很喜歡第三章的第八節「先說答案好不好?」所以決定條列一下閱讀此書的心得

  • 以為是本「雞湯正面勵志書籍」,但這個想法在前言就打臉我了
  • 本書角度主要推薦給培育人才的主管與養育兒女的父母看,但一般上班族也可以運用裡頭的原理
  • 作者提到這是一本經過研究、時間淬鍊、科學證明的書籍
  • 短期幹勁與長期幹勁是截然不同的,且應該如何培養它們

提到「幹勁」兩個字,容易讓人聯想到「熱情」、「壓力」、「動機」,所以下意識的我也認為:「大概又是一本雞湯正面心理學吧?」但前言就打臉我了。

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專家,特別深入研究「幹勁論」與「企圖心原理」,閱讀此書前,建議你先把目前對幹勁的觀念都丟到一旁吧!請直接踏入他的思維,無論認不認同都有機會在心裡發酵膨脹。

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有一段經典對話是這樣的,要學會太極拳,請先忘記其他所有招式。
張三豐:「太極拳只重其意,不重其招,你忘記所有招式,就練成太極拳了!」
張三豐:「你老爸姓什麼?」
張無忌:「我忘了!」

所以我拋棄我的成見開始閱讀這本書。

短期幹勁培育法「做就對了!」

譬如原本計畫週末要慢跑、寫程式、閱讀看書、看教學影片,但極有可能到了週日下午還是沒半件事情開始動工,此時人的狀態往往會躺在沙發上滑著手機不停的焦慮,會希望趕緊做點什麼來消弭罪惡感。

一想到公司那個永遠結不了案的爛攤子,主管今天又來催進度,遙遙無期的結果更會讓人提不起勁。

要想辦法快速解決眼前的問題,可以使用「賞罰式教育」。

書中有幾個有趣的重點,以下將條列幾項我覺得認同的

  1. 賞罰立即給予,不能有任何例外

試想如果主管若跟你說:「早上幫我做完這兩件待辦事項,下午你有事可以先下班」

「這項專案本月結案,下個月起馬上幫你加薪。」

以上兩點,是不是瞬間充滿動力了?

  1. 要在「人多的地方」給予獎勵或懲罰,而非私下給予
  2. 人類是與一般動物不同,會有驕傲與羞恥,在群眾中接受表揚或懲罰才能強化效果。

簡而言之對於作者來說,賞罰分明的關鍵在立刻、明確、非私下給予、貫徹到底,提升「外在動機」,需考慮TPO,TIME(時間)、Place(地點)、Occasion(場合),在大庭廣眾之下以對方期望的行動立刻給予獎勵

如果要不斷地提升幹勁的能量,上述這些重點就也得不斷的提升,獎勵不能斷,獎勵需提升等。

老闆請每周幫我加薪、且加的幅度越來越多,這樣我每週都會有幹勁。

這裡提到很有趣的一點,不要在不對的時機給予獎勵,例如研究一項技術且運用在專案上是本身由內產生的興趣,結果雞婆的上司看到了你這樣的成就想要獎勵你,此時對於研究這件事,就會產生複雜的情緒,進而失去興致,反倒不想主動去做。

再強調一次上述方法僅能提升短期幹勁而非長期,也就是說賞罰終究是外力給予你幹勁而非從內心出發,所以外力的刺激不可能無限地正增強。

老闆不會給你加薪到永遠吧?

然而,激勵的效果終究是有限的,也該以長遠的角度思考,有哪些外在動機是不適合人類的?那為什麼現在的教育都用這種方式居多呢?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可以用賞罰控制人類呢?

「人天生都是懶惰的」相信這句話的人,就會很認同賞罰制度,因為害怕飢餓的壓力所以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這就是懶人心理學的觀念。

近來網路上流傳一句語錄:「別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但當你反問他那不上班要做什麼,可能三成的人不曉得,三成的人會先吃喝玩樂一陣子,但根據別人分享的經驗,沒事可做本身也是壓力很大的,且很多人財富自由退休的生活反而比上班還要忙碌,所以我不認同懶人心理,我相信人類永遠都在追求成就感。

要解決眼前緊急的問題,可以靠外在動機。但要解決根本性的問題還是得回到長期幹勁的培育。


長期幹勁養成法分為期待與價值

本書提供一道培養長期幹勁的「心理公式」


期待*價值=動機(內在滿足感)。

期待是指「達成目標的成功率」。

價值是指「目標是否有魅力」。

以參加聯誼舉例,如果對方不是你的菜(價值為零),即使對方很喜歡你(期待百分百),你也不會產生內在動機去邀約;如果對方是你的菜(價值百分百),但對方一點也不喜歡你(期待為零),同樣你也不會自討苦吃、淪為當砲灰。

所以要完成由內在動機產生的幹勁,期待與價值缺一不可。


遠大志向無用論

學生時期幾乎大家都寫過的一篇作文「你的志向是什麼?」,懵懂天真的你也曾寫出夢想般的志向。

「我要去NASA當太空人」

「我要成為電競選手,打到世界冠軍」

「我要當廚師,跟小當家一樣,去各地創造讓人幸福的料理」

「我要考到獵人執照成為獵人」

尚未接受現實社會歷練的你,往往會訂出猶如夢想般的志向;但身為社會人士的我們,卻往往會笑著說小孩們真是天真,但對於我們個人的志向又何嘗不是呢?

「我要成為獨當一面的工程師,靠接案與人脈賺到大筆收入。」

「我要離開現有環境,跳到外商之後去國外工作拿年薪數百萬。」

變現實的我們,志向往往會跟錢有關,畢竟一生都需要為了房子車子家庭而努力,但是否我們也訂出了難以達成的目標,很羨慕別人分享成功經驗,回到自己卻又是舉步維艱呢?

樹立目標是培育幹勁的第一步,但拉低幹勁靠的也是設定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

心理學是把這兩項分開思考的,且兩者都需要有,你的內心才會產生「期待」。

以我個人的職業為例,要成為厲害的工程師,前提就是要把大方向拆分成細小的工作項目,而這也已經有很多前輩分享與實踐過。

長期目標:「半年內完成一個個人網站並上線」。

短期目標:

  1. 第一個禮拜決定完成工具或是語言的評估
  2. 第二個禮拜初步規劃網站內容的佈局
  3. 第三個禮拜找找看喜歡的樣板樣式
  4. 第四個禮拜開始動手寫LANDING PAGE

以上僅是一種舉例,每個人的工作目標不也是如此嗎?


如何防止三分鐘熱度?

就像工作一樣,大目標KPI都是由老闆們定出,短期目標則是由主管們訂出,然後由你來完成。

但若回到自身目標,大目標一樣可以由別人訂出,可是這時你必須當自己的主管,短期目標一定得由自己來訂,否則若目標失敗了,只會責怪別人而不是自己。

這個案子會失敗就是因為上司無能,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讓多數人共有目標

不曉得大家是否有一樣的經歷,曾經看過某些文案的介紹就一股腦地花了錢買個課程,買下去的當下也許會積極的看個一兩小節,但後來就會放在那邊,隔幾天也都沒有動力再打開,直到很久的以後才開始感到後悔,而這樣的原因都來自於孤獨。

有些公司與線上課程發現這點永遠讓人學不會、做不好,於是會開始舉辦讀書會等方式達到共學的效果。

設定短期目標的第二重點,讓多一點人有共同的目標。


什麼時候你會覺得一件事情很有價值

對一件事有躍躍欲試的體驗,不吃飯也要做,這就是好奇心,玩線上遊戲最有這種體驗。

另一點則是你必須覺得你自己是主角,你在線上遊戲打副本無論你是主坦、補師等,你覺得你在這個團體被需要有價值,這就是貢獻感。

所以為什麼小時候玩線上遊戲容易上癮且不會膩都是來自於好奇心與貢獻感。

這種有容身之處的感覺,心理學家阿德勒稱之為「社會興趣」,靠貢獻感維持,甚至斷言幸福感都是來自於貢獻完成。
跟前面提到的避免孤獨有點像,長期幹勁的動機靠孤獨的一人是沒辦法的。


失敗的時候你怎麼自我反省

例如上述課程買了上不完、沒有上、最後還是沒學會,你會歸類在於

  1. 能力不足
  2. 努力不夠
  3. 問題太難
  4. 運氣不好

若是第一點,那需要非常小心,代表你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且很難被改變,一旦若入失敗原因是這項的話,容易有更多的自責與絕望。

若是第三點,那同樣也很糟糕,代表你認為不是自己的問題但一樣無法改變,你不可能去改變課程的難度吧?

所以你會發現有自信的人,往往會對於一件事情的失敗都說是我自己努力不夠,再努力一點就好,運氣不好,下次再加油就可以了。


結論

我覺得這本書絕不是教人正向樂觀的書,而是一本透過心理歸納的方式來告訴你,短期幹勁與長期幹勁有何不同以及如何培育的方法,讀起來像是運用一本工具書來了解人類複雜的思維,也許有些點會覺得老生常談並不是很認同,但看完之後會對於分析別人失敗的原因和自己做不到的原因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而看完這本書最大的心得和改變,就是我想將自己原本「一年讀完一百本書」的目標,先設立成「明年三月前看完五本書並寫出讀書心得,且我會將目標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讓他們也能一同見證。

試著運用書中學習到的一些方式,也希望自己能成功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