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mLee
ZimLee

有温度,理想又实际的医学生。

我为甚不看鸡汤了

回想起小学的时候,每天都在看卡耐基成功学的书,把里面作者精辟的总结奉为真理。也或许我觉得那是我唯一能看懂的外国书的,而且特别适合“碎片化阅读”,所以才会特别喜欢。

高中的时候,青春期的迷茫是有的,我也喜欢上了鸡汤文学,像是刘同的,大冰的……看的时候什么感受呢?因为青春期的迷茫有很多啊:以后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处理感情,怎么给自己找到目标,有什么办法让自己放松……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不是只有我这么想啊,也有人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困惑过。成功学的书也是一样,当我觉得迷茫,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成功的时候也会去看。

那么问题就是,我为什么不看鸡汤文了?什么时候不看了呢?

什么时间很简单——不迷茫了的时候。为什么也很简单——因为不迷茫了。

别笑,这样说是有道理的。迷茫的时候可能你去百度查:迷茫了怎么办?绝对会得到一堆的废话,不如看看这些小故事还是挺好的,看看别人都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迷茫,是什么样的孤独,又是怎么样的心路历程让自己走出这些,不再受这些东西影响的。可以说,鸡汤文简直就是舒舒服服的按摩的。

人性深处的东西是不会变的,每个人都会面临懒惰、贪婪、傲慢等等等等,鸡汤文也就抓住了人们面对这些问题的小辫子——你觉得自己懒惰很罪过,这时候打开一本鸡汤——原来还有人懒啊,但是这个人因为勤奋,成功了,不单单一个人呢,还有好多好多例子——好的我一定要勤奋!于是,最开始觉得自己懒惰的内疚心理就这样不见了。

鸡汤的高级烹饪师傅会完美掌握好各种语句的火候。他知道什么时间你的思想会有高潮,什么时候要敬佩,什么时候要悔过自新。当一切都被算计好的时候,只需要填充血肉就可以了。可是,问题就在没什么血肉。

鸡汤是一个相对的说法,相对的是什么呢?是严肃文学——类似报道,专著这种。他们之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同样都是想和读者表达一个主旨,想要说明论证某一个观点的文章。鸡汤文注重的是举例论证的过程。如果鸡汤书目中的“小故事”是用不同的字体和正文区别开来的时候,你可能会看到一本书的大部分都是由这些“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那么几个能被翻来覆去使用的故事。如果你读的鸡汤书过于多,甚至都能将这些故事复述下来。

与此不同的是:专著类的严肃文学会把重心放在论证的过程上去。那我前几个月看的弗朗西斯福山先生的书《政治秩序的起源》来说,书中每个章节群的前几篇文章是对于整个思想框架的总论,后面的章节针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各论,每一段的开头一句话一般都是这一段的主旨,接下来就是对于这句话来历的逻辑推导论证过程,举出例子说明的部分很少,几乎都是一句带过。类似于鸡汤文最后不给你讲故事,而是告诉你:“‘XXX的故事’和‘XXX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对于这种心理按摩的书,我后来就不太喜欢看了。因为没什么特别值得困扰我的事情在正儿八经的书里面,在各种各样经典的文学作品里,在我这些朋友热心为我答疑解惑的嘴巴里找不到的东西。

但是其实偶尔看看鸡汤给自己打打鸡血也不错哈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